附錄
蔣介石特別衛隊:六百中國憲兵打敗兩萬日軍
在1934 年國民政府的閱兵大典上,有一支神奇的部隊突然走過了各國公使的視線,這是一支大約有4000人的隊伍,卻是完全的德國軍隊裝束,配備的也是當時最先進的德國全自動式衝鋒槍。凡是稍微有一點軍事常識的人都可以看出,這是一支具有極強戰鬥力的部隊。當這支部隊向委員長致意的時候,據當時的國民政府秘書邵則明多年後回憶:“當時,英國大使麵容驚愕,日本大使麵色蒼白,德國大使微笑著對法國大使說,這是我們德國人訓練出的軍隊。美國大使歎服地說,這是中國兩支最好的部隊之一,德國大使不服氣地反問,在中國還有哪一支部隊可以與他們抗衡?美國大使感慨地說,隻有一支,那就是成吉思汗的部隊。”
這支神秘的部隊,就是南京國民政府自1927年起傾盡國力秘密組建,並於1933年邀請納粹德國特種部隊教官進行訓練而成的王牌特種部隊::::委員長特別衛隊,其代號為中國憲兵!
據日本女間諜川島芳子於1946年交代,1934年國民政府國慶閱兵後僅30分鍾,日本情報機關就接到了土肥原從南京發來的密電,上麵隻有一句話:中國憲兵現身南京,戰鬥力極其強大。
戰鬥力強大卻無處用武
中國憲兵的前身,大體可以上溯到北伐戰爭中葉挺的“鐵軍”,隨著國民政府統治的鞏固,蔣介石於1927年開始了對全國200萬軍隊的選拔工作,經過層層嚴格篩選,組成了一支8000人左右的衛隊。衛隊的成員個個身懷絕技,以一當百。1933年,隨著國民政府與德國的關係日益密切,應蔣介石的邀請,希特勒秘密派遣納粹衝鋒隊王牌教官勃羅姆來華,進行中國憲兵的秘密訓練工作,在勃羅姆的嚴格訓練下,又有近4000名士兵遭到淘汰。至此,中國憲兵正式形成。在德國教官近乎法西斯手段的嚴酷訓練和幾乎先進到牙齒的德式武器裝備下,他們如虎添翼,終於成為了中國乃至整個東北亞最為精銳的部隊。
據傳聞,在蔣介石圍剿紅軍行動最為艱苦的時候,國民政府不止一次動過調動中國憲兵進攻蘇區的念頭,隻是蔣介石擔心傷亡過大,得不償失,才使這項決定終於擱淺。不過,在第五次圍剿的初期,中國憲兵確實已經受命開赴了江西地區,隻是因為蘇區的迅速失陷,才使得他們沒有派上用場。
1937年,中日戰爭全麵爆發,在江南戰場上,中日雙方幾乎集中了最精銳的兵力。中國憲兵也受命開赴前線。南京戍衛司令長官唐生智曾建議將中國憲兵組成小分隊,通過空投的方式打入日軍的後方,破壞日軍的主要軍事基地,這個高明的建議反而遭到了蔣介石的訓斥。蔣介石擔心這支價值連城的軍隊如果有任何損失,都是挖心之痛。於是,在這種“保存實力”的思路下,中國憲兵在戰爭的開始階段始終在南京原地待命,充當了抗戰的看客。
唐生智冒死動用王牌軍
殺敵的機會終於來了,隨著上海等地的陷落,日軍向南京發起了總攻,蔣介石也許是出於斷後的考慮,他將中國憲兵留在了南京。隨後,唐生智率領10萬南京守軍與日軍展開了巷戰,中國憲兵卻還在營房處於待命狀態,因為沒有蔣介石的命令,任何人都是無權調動這支部隊的。
戰況越來越緊急,第五軍軍長張治中及其部隊被日軍包圍在雨花台。這支抗戰的英雄部隊傷亡慘重,甚至連張治中的警衛隊也傷亡殆盡。為了拯救第五軍,唐生智痛下決心,冒著被槍斃的危險,與中國憲兵旅長易安華密謀,調動了中國憲兵兩個營的兵力去雨花台接防。
此時,日軍已經幾乎完全消滅了第五軍,攻擊雨花台的是日本甲種師團梅村師團(注:日本在二戰中一共擁有六支甲種師團,兩支作為關東軍守備東北,後被蘇聯紅軍消滅,兩支留守日本國內,後於1940年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另外兩支就是被中國人所熟悉的梅村師團和“皇軍之花”板垣師團,始終投放在中國戰場,並與國共多支軍隊交手,是侵華戰爭中日軍的骨幹力量。)師團長梅村是蔣介石在東京留學時的同班同學,並且曾經因為決鬥勝利而繳獲了蔣介石的家傳寶刀,這件事情也是蔣介石青年時代的奇恥大辱。然而,也正是這位梅村師團長,在雨花台爭奪戰中,最終成就了中國憲兵的赫赫威名。
六百憲兵打敗兩萬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