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軒綜合了目前得到的所有信息,對福瑞項目的報價策略做了些分析。
第一,按李榮的說法,謝林平希望兩百多萬完成一期項目,所以最終金額想超出三百萬很難,較大可能是三百萬以內。
第二,普思和華富的成本不會有太大差異,成本在兩百五十萬左右,低於這個價格,很可能就會虧損。除非華富下大決心願意虧損著做福瑞項目,否則很難突破這個底線。所以華富的價格不會低於兩百五十萬。
第三,華富目前是劣勢心理,所以報價會報低價。為了爭取進入下一輪,會報能接受的低價出來,和普思打價格戰,從價格上拉開差距。
第四,有時華富為了拿下項目,也會突破底線,用虧損的價格拿單,但這種招數往往會在確認贏單無望的最後時刻使出。現在還沒到這一步,華富不太可能會提前使出超低價這一招。但也不能不防,以免最後陷入被動。
第五,普思有一定優勢,所以價格可以高於華富成交。另外,隻要普思的價格不是高的離譜而讓謝林平無法承受,否則謝林平一定會和普思進行價格談判。所以普思價格可以略高於謝林平的心裏預期。
陳軒心裏打定主意,華富的報價會略高於兩百五十萬,自己可以報三百二十萬左右,一方麵通過價格的差異,體現出普思的價值更優於華富,另一方麵也通過略高於三百萬的數字,暗示謝林平可以在三百萬附近成交。另外,也要在報價時暗示謝林平和李榮,華富常常在贏單無望的情況下使出超低價的招數,惡意打價格戰,極不負責任,從而斷掉華富的後路。
按照這個思路,陳軒和楊滔做了商議,楊滔也肯定了陳軒的分析和判斷,陳軒更堅定了報價的信心。陳軒心裏高興,按照預想的價格成交,今年的業績就能完成了。對一個銷售來說,完成業績指標恐怕是最高興的事了。
離財年結束的日子越來越近了,部門的同事陸陸續續都有大單子落單,大家心情都很不錯。李寬勇天天吵吵著張羅大家的“年終之夜”了。這些人忙碌辛苦了一年,不管完成業績的,還是沒有完成業績的,都需要在財年結束時放縱的慶祝一番,慶祝自己取得的成績,鼓勵自己來年一定好運。
陳軒卻高興不起來,福瑞項目自從報了價後,快兩周了,一直沒有什麼動靜,肯定是出了什麼問題。陳軒問李榮,李榮告訴了他一個壞消息,原來老板的兒子小謝總介紹了家朋友的軟件公司參與進來了,這幾天正在做調研和準備後天的方案彙報呢。
陳軒覺得自己可能犯下了大錯,那就是忽視了一個重要的關鍵人,這個人就是老板的兒子,小謝總。不僅僅是忽視,自己甚至從來都不知道有小謝總這個人也在福瑞集團。遺漏如此重大的信息,實在是萬萬不該。陳軒向楊滔彙報了這件事,楊滔建議他馬上去拜訪小謝總,趕緊把遺漏的工作彌補回來,希望還能來得及。陳軒聽楊滔這麼說,心都涼了,辛辛苦苦把福瑞項目推動到這一步,卻殺出個小謝總。這個小謝總朋友的軟件公司,有小謝總這個老板兒子的關係在,如果方案沒有大問題,價格合適,確實極有可能贏下福瑞項目。那陳軒這麼久的工作,豈不是為他人做嫁衣?當真的時移勢易,才和華富拚完刺刀,又被另一個對手拿槍指著。
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勝出呢?陳軒向宋小凱打聽了這家公司的背景,這家公司叫博易,在管理軟件領域沒什麼名氣,主要做些係統集成和軟件開發,但也替一些企業開發過管理軟件,開發經驗還是有的,而且又是小謝總的關係,公司上上下下也是十分配合。陳軒心中逐漸清晰了接下來的思路,那就是僅僅抓住一個點,那就是“開發”。博易是做軟件開發的,沒有成熟的管理軟件平台,開發的風險極大;這類公司規模小,沒有名氣,也缺乏行業經驗和專家,這兩點對處在轉型期的福瑞想利用管理軟件平台做營銷體係重構和內部洗牌是不利的。隻要把這兩點讓福瑞集團上下意識到,那就能拚出一條路來。但是要快,否則讓博易順利報價,就很難事後補救了。
陳軒當天就去了福瑞集團,和李榮、宋小凱簡要聊完後,就請宋小凱帶著自己去了小謝總的辦公室。小謝總不到三十歲,在福瑞集團的物流部任副經理。陳軒按照事先想好的思路,首先將這次福瑞項目的起因和關鍵點向小謝總做了分析,然後表達了普思的應對方案,強調了普思的價值,特地強調了在防範開發風險和行業專家經驗方麵的優勢。
見完小謝總,陳軒又馬不停蹄的串到了各個業務部門領導的辦公室,把小謝總溝通的內容,大體不差的和業務部門做了溝通,希望能在博易做方案彙報前,就把這兩點傳遞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