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替兒奢婚(1 / 2)

奢婚就像一塊心病,一直纏繞著我們農家的父輩們,年年歲歲的折磨著,煎熬和等待著,煎熬著無數不確定,等待著兒子早日娶到媳婦兒,一顆心操碎了白首歲月。

奢婚在我們西北農家,成了無數大人們的心願,最好的良藥,就是兒子能每年到家時,都帶上兒媳婦兒,他們渴望抱孫子,對於他們來說,最幸福的晚年,應該就是抱著孫子四處溜達了。

奢婚的心願,像是這片土地上,每一個農人的願望。包括我自己也在內!替兒奢婚的事情,就像普及在每個農家一樣,一年四季都盼著兒子回來時,帶上兒媳婦,可感情的事,總是充滿著過多的無奈。

有些無奈,永遠存在在生活中,存在在這個現實裏。在外這幾年,談過數次的戀愛經曆,然而、一直沒有遇到可以陪伴到最後的那個人。是啊!生在這個可以開花,不可以結果的年代,我們都有著說不出的難言。

我們都明白,在每一段婚姻的背後,所謂的幸福都是要靠雙方換取的,一段感情的成功,是兩個人共同經營起來的,有一個願意廝守,另一個願意不離不棄,可是這樣的事情,人海茫茫,芸芸眾生,往往誰都很難遇到。

我曾經在感情的世界裏,兜兜轉轉了很久很久,也曾迷茫了很久,甚至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幻想過無數次,那被叫做幸福的未來場景,然而、走到最後的人,一直都沒有在人海中遇到,為此覺得自己,至始至終都是一個人生的失敗者。

常言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樣的話被千古傳頌。如果所謂的將就,真的是一種可以讓其時間培養的幸福,那麼為何世間有那麼多的妻離子散,不幸的婚姻,不同的故事發生在我們眼前呢!我們都想找一個愛自己,自己又愛的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可終身大事,絕非兒戲!如果隨隨便便可以選擇,那又跟市場上的交易,有什麼不同呢!心與心是最難將就的,有的時候,我們都明白,性格不合,往往會讓感情遭受破裂和傷害。

任何傷害,要是建立在家庭,永遠承受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家庭的事。在現今的社會裏,我們看到無數過得幸福的人,我們也可以目睹到,飽受婚姻折磨,深陷在折磨裏麵的人,老人年邁多病,兒子妻離子散的場景,讓人倍感同情,深表惋惜。

我曾經親眼目睹過這樣一番場景,同樣是在大西北的農家,兒子為了替自己奢婚的老人,娶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可這輩子的婚姻,一但被注冊法律程序,就算在不喜歡,將就也已經開始了,所有的後悔、好像已經早已無法再回頭了!

就在生完孩子,孩子出世不久,兩個人吵架打鬧的婚姻,已經名存實亡,再也經不起折騰了!但這走到盡頭的婚姻,又該何去何從呢!妻子狠心丟下,自己那出世不久的孩子,飽受丈夫的痛打,最後還是不得不選擇離婚。

離婚、這是一件多麼令人窒息事啊!兩個家庭將麵臨的是,這不幸婚姻帶來天大的危機。是否有人想過,年邁的父母,又該如何接受這種,天塌下一片的打擊,這種打擊不是每個堅強的人都可以承受的起的,我最不希望的事,就是自己走同樣的婚姻之路。

在我們西北農家裏,家家都就那麼一男半女的家庭,好一點的家庭,就如前麵寫到的遠嫁他鄉。父母最不想麵對的問題,就是遠嫁自己的寵到大的女兒。但兒女情長的事情,往往都是父母最難麵對的,就算是每個人,誰都不想將自己的掌上明珠遠嫁他鄉。

兒子娶到媳婦,絕大部分都是,社會形態規則的運轉。我們年邁的雙親,是不可能背離鄉土,在異鄉的土地上,安度餘生為數不多的晚年時日的,他們早已不願意,離開這裏的大山了!離開這片生活了一生的黃土高坡了。更何況,不是誰都可以做到,讓農村走向城市的。

買房的事,存在在每一個家庭,兒子要娶上媳婦,就必須在城裏買房,但往往事與願違的便是,買的房子,永遠都是房子,不能成為家,父母在的地方,我想與誰而言,都便是人生的歸處,父母不在的地方,不再是歸處,而是人生縹緲之旅的歸途。

在我的人生觀裏,所有的一切,應該都是清晰的,每個人生活的方式不同,不同的環境和經曆,培養著不同的性格。我理解的買房觀不一樣,然而、我覺得買房,隻能是買房,並不是安家。就算用幾百萬,在大都市的燈火中生活一生,百年之後,一切都不是自有,子孫後代的根,依然在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