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過得既平淡又充實,偶爾發生些在我們看來的大事件,在整個大環境裏其實都是小事情。而在某些大人物眼裏的大事情,反倒感覺離我們很遙遠,成為飯後多餘的談資。
日子一日複一日,轉眼又過了一年。
2010年4月,清明時分,細雨紛飛。
在這個傳統的四月,就算是萎靡也掩蓋不了某些火熱。世界上兩個龐然大物終於從相互看不順眼的低穀走出,當克製和冷靜被淋上某種易燃燒的物質後,發生質變,衝動和狂暴發酵。兩個龐然大物終於撕開表麵最後一層偽裝,化身成史前巨獸,相互碰撞,大打出手。
梅力堅合眾國和爾羅斯王國在中東地區爭奪資源時,產生摩擦。都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態發展確實給了這句話最好的佐證。當克製隱忍多年的心態,經過時間漫長地醞釀,被刻意的放開之後,所產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大到人們根本無法想象。並不是貧窮限製了人們的想象,而是長久以來平和安定的生活環境,導致了人們壓根不敢展開大腦去聯想。因為一種叫做‘害怕’的東西,人們自發的避過了腦海中的某一塊思維區域。
可有些東西,並不是你想要就能躲避得了的。
四月六日,摩擦升級,參與人數達到四位數,死亡人數突破個位數,欲望被無限放大,某些東西“砰”的一聲,破開了臨界點,意料之中的戰鬥打響。
意料之外的是接下來事態擴張的速度,短短幾天,許多國家像下餃子一樣,陸續不斷的紛紛入場。事態進一步升級,戰場逐步擴大,第四次世界大戰爆發。
我們依舊悠閑喝著啤酒熱茶,看著動作激烈的電視,隻是劇情從虛幻變成了真實。外麵的戰火連天,也像是成了煙花下的日常,人們依舊平靜安詳。
好景不長,這種平靜消失遠去。
5月1日,在這個屬於廣大勞動人民的節日裏,剛剛結束了《關於戰爭事態走向及我們未來方向》的全國會議。會議決定:我國參戰,加入以爾羅斯王國為首的‘全球和平援助同盟會’,正式對抗以梅力堅合眾國為中心的“世界反戰行動聯盟”。
戰火如荼,從中東蔓延,很快燒到了我國邊界——西馬拉亞山脈腳下地區。
戰地記者從遠方傳來的實地戰況,更新速度要比小說網站日更萬字的小說來的更加猛烈些。所有大小城市相繼戒嚴,坦克、裝甲車和運送武器裝備的車隊浩浩蕩蕩,隨時可以聽見戰鬥機在頭頂呼嘯而過,輸送兵員的車輛一輛接著一輛。
祖國邊界陳兵百萬,各大軍事要地和重要城市被軍部接手,早早就已經實施戰備管製,整個國家進入一級戰備。各地方行政區開始預備役征召,凡有兩位或兩位以上成年男子的家庭都強製性的委派了一個指標。
在國家這個強大機器的運作下,任何個人力量在它麵前都猶如螳臂當車,瞬間就會被無情碾壓。在巨大的力量推動下,很快我們也被征召入伍,成為地方軍營的新兵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