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列車到達山海關站,停車添煤加水。3名日本憲兵上車打聽,列車最高指揮官是誰?士兵稱是崔成義營長。憲兵遂來見崔成義,問列車去沈陽幹什麼?張少帥是否在車上?崔說:“少帥是上將軍,怎麼可能在運兵車上。”日憲兵見問不出名堂,訕訕離去。

列車到達綏中、錦州、溝幫子車站,各站站長、日本憲兵及特務,都在打聽張學良行蹤。看得出敵人對列車有所懷疑。車過張作霖遇難處時,張學良摘掉軍帽,探身窗外,眼含熱淚,為父默哀,暗自發誓一定要報血海深仇!列車風馳電掣抵達沈陽西邊門外車站時,已是6月19日上午10時,距父親遇害已過去15天。

列車到站後,譚海先下車探視,見到在車站迎候的黃顯聲。張學良隨即下車,由黃、譚、王陪同,越過站台,橫穿鐵路向對麵一輛汽車走去。轎車載著張學良等,飛速駛向帥府……

汽車直抵帥府內院。張學良的童年是在這裏度過的,父親的汽車每天都是停在他停車的地方,看見迎上來的兒子,父親總是撫摸著他的頭:小六子,你小子沒淘氣吧?張學良說,沒有,大帥的兒子能淘氣嗎?嚴厲中透著慈愛的父親,似責備又像獎掖地說,你小子,就是嘴甜!現在,父親永遠地去了,他的淚水再次貯滿眼睛。

二、四、五姨太迎出來,大家執手頓足痛哭失聲。盧夫人哭著說:“漢卿啊,你爸爸死得冤,他才54呀!”說罷,大家哭聲更高。

盧夫人深明大義,早早地把內府交給聰明美麗,文化高的壽夫人管理,壽夫人不僅把內府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經常參與張作霖的政務活動。這次在處理炸車事件中,起到不小作用。

眾人進客廳落坐,盧、壽二夫人介紹了事情經過。隨後,在壽夫人帶領下來到靈堂。張的遺體已經過防腐處理,傷口經過縫合,顏麵經過整容,身著大元帥禮服,雖然慘死,但麵容安詳,沒有痛苦之相。張學良百感交集,跪伏在靈柩前痛哭失聲。高呼:“爸爸,幾子沒有保護好您,我有罪呀!”經二位夫人一再勸解才止住哭聲。

晚上,張學良將張作相、袁金鎧、臧式毅、劉尚清等幾位老將請到內室,研究東北政局及喪葬事宜。督署秘書長袁金鎧介紹了事件經過。

……其實,老帥在出事當天就死了。為穩定大局,防止關東軍借機鬧事,臧式毅建議秘不發喪,老帥死訊嚴密封鎖,隻說受了點輕傷。家屬、下人一律不許哭鬧、戴孝。廚房每天照樣送水送飯,醫生照樣開方換藥。張作霖的頭包紮起來,隻露眼睛口鼻躺在床上。床頭放著鴉片煙具、旱煙袋、眼鏡,中外客人來探視,一律隔窗相望。老帥寵幸的壽夫人在身邊侍候。

日本人為打探張作霖生死,曾派總領事林久治郎的妻子,特務機關長莊本繁的妻子,不打招呼徑闖帥府,直接進入壽夫人內宅。壽夫人早有準備,濃妝豔抹,談笑風生,無些許悲痛表情。曾一度瞞過日本人。

但張的死在東北傳的沸沸揚揚,成了街頭巷議的話題。日本人更是推波助瀾,大肆宣揚張的死訊,攪得人心惶惶,一夕三驚。為穩住政局,老謀深算的袁金鎧,想出一記妙招:精心物色一位與老帥酷似的替身王副官,假扮張大帥。經過模仿、演練,竟能以假亂真。於是,在袁的導演下,上演一出好戲。次日,東北各大報刊出“大元帥在餐飲”、“大元帥在花園徜徉”、“大元帥在披閱報告”……一組生活照。每幅照片都有壽夫人陪侍左右。這一招妙棋對穩定政局、安定人心起到很大作用。

照片刊出後,日本當局半信半疑,且驚且懼。他們召開專門會議,研究照片真偽。結果,有人肯定,有人否定,還是拿不定主意。最後決定,由林久治郎親赴榻前一探究竟。

這天上午,林久治郎不經通報來到帥府,袁金鎧知其來意,巧妙與之周旋。一見麵,林久煞有介事地說:“在下有重要事務須麵見大元帥!”

袁金鎧嘬著牙花說:“哎呀,大元帥的脾氣你是知道的,他心裏煩,現在求見不是時候啊。能不能由我來轉告啊?”

林久固執地說:“不行,茲事體大,我必須見到他!”

其實,袁金鎧是怕答應太快引起林久懷疑,所以故意推搪。他終於說:“好吧,請跟我來……”袁金鎧把林久領到假大帥臥室門外,從門玻璃上向裏窺視,見“張作霖”麵牆而臥,美麗的壽夫人坐在床邊,為“丈夫”輕輕扇扇子。袁輕輕扣門,壽夫人輕手輕腳走出來,問袁什麼事?袁說明來意,並給林久做介紹。壽夫人為難地說:“哎呀,怕不行吧,剛才還發過脾氣,剛剛睡下。”但經不住袁再三請求,壽夫人說:“好吧,讓我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