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退休多年,賦閑在家,怡情詩書,品茶養花,我本無意於世事紛擾,更懶於動筆撰文。日前,柏夫來訪,說有散文隨筆結集出版,倩餘作序,為難之餘,頗覺欣慰。為難的是,多年未曾執筆,也很少評說別人的作品;欣慰的是,柏夫能夠持之以恒,筆耕不輟,又有集子麵世。
既要作序,必閱其文;欲評其文,必論其人;既知其人,必涉其事。所謂知人論事,並非虛言。我之於柏夫,本來也是先睹其文,後曆其事,方識其人。
從為文的角度看,二十年前我就讀過柏夫的文章,覺得他的文章頗為率真靈動,我當時也就是看上了這一點,把他調到教育局寫材料。本來,我對於搞文學創作的人寫材料是心存疑慮的,因為行政材料與文學作品確實是不相容的。沒想到的是,柏夫對寫行政材料上手很快,不久就被調入政府,旋即又被調到縣委。我原以為,他會就此成為一個行政工作者,那種靈動和率真會很快地被冗瑣的俗務所消解。後來,讀了柏夫的小說集《鄉韻》,我覺得文風質樸,生活底子很紮實,大家的反映也很不錯。後來《鄉韻》果然獲了“黃河文學獎”和“崆峒文藝獎”,又入選甘肅省“農家書屋”。今年,又讀到他的散文隨筆集《山莊記憶》,相對於《鄉韻》,《山莊記憶》更顯厚重犀利而又不失率真質樸。作為一個閱盡了人世滄桑的人,我不會輕易地被感動和打動,然而,在閱讀《山莊記憶》時,常常會被柏夫文章中那種嚴肅而現實的思考所觸動,也會被他骨子裏那種堅韌和執著所打動,同時也會被他勤奮和認真的精神所感動。他的作品沒有時下一些為文者的無病呻吟,也沒有自命清高者的矯揉造作。他或許缺乏世故圓通,但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使他的作品平添了許多使人悚然動容的思想高度;他或許缺乏改變現實的力量,但有一種自許的責任,使他的努力增添了一種發人深省的深刻和嚴肅;他或許缺乏表達的技巧,但作品嚴肅的現實指向,使其作品顯示出直麵社會人生的坦誠和真實。
從做事的角度而言,柏夫是一個事業心非常強的人。在事業與個人前途發生衝突時,他的選擇是理性而又執著的,這種執著和堅定也使他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他毅然堅定而清醒地選擇了事業。靜寧是一個教育大縣,靜寧教育一直名聲在外,廣大百姓又深受其惠,這就使教育局長成為一個眾人矚目的崗位。我覺得,柏夫作為教育局長,既有基層教學實踐,又有機關工作經曆;既有教育專業知識,又有行政工作經驗;既能潛心於理論思考,又能強力推動教育實踐。他是具有全新教育理念和係統教育思想,並能一以貫之不遺餘力推行到底的人。事實證明,他的“三全”教育觀(全體學生在全過程上的全麵發展)是正確的,這些做法也都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靜寧教育成了品牌,從硬件到質量都發生了令全縣振奮、令全市震撼、令全省矚目的成績,這固然離不開全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也是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但不可否認,柏夫也為之付出了許多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