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搬到了張樓村,有了新居,分了新田地,淩初的戶口也辦下來了,就等著孩子滿7歲入學了,可是一家人卻開心不起來。為什麼呢?
原來,在搬過來後,一家人還要再要一個孩子,當然了這是有違國家政策的。但是農村人的觀念就是,“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特別是淩初奶奶說的,“現在家裏隻有淩初一個男孩,將來如果還在農村,沒有個兄弟幫忙,很容易被人欺負的。多要個男孩,至少打架也好有個幫手。”也許農村人的思想永遠是那麼單純,那麼樸素。對於這一點,一家人似乎達成了一致。
在桂芬又懷上了後,一家人托關係找到相關的醫生鑒別是個男孩子,這讓一家人開心不已。然而,在一家人剛準備回娘家躲計劃生育時,卻突然來了村幹部和計生辦的工作人員。這些人強製性地將桂芬和德民帶走,孩子被引流了,而德民也被強製做了結紮手術。這件事讓一家人內心裏非常痛苦,而德民被強製做了結紮手術後,身體也是經常的不舒服。
一家人想來想去,桂芬懷孕這事隻有張海一家人知道,難不成是他?不,不會的,他和我們是一個族的,而且他們家人心是很善良的,如果不是他們幫忙,之前的事,搬新家的事,上戶口的事,又如何這麼順利呢?可是,這新村子裏知道這事的人真的除了他們家沒有了,畢竟當初秀英覺得他是大隊幹部,有一些關係,可以找一些靠譜的醫生做個胎兒鑒定,看看孩子的性別。當然,男孩女孩都要,但最好是個男孩。
一個月後,消息果然被證實了,張海到了雲山鎮當副鎮長,分管計生工作了,據說是因為前一段時間計生工作抓得特別好。那麼,這一切就說得通了。而原來不願意相信的德民分明在擬提拔幹部公示欄裏看到張海的名字和他的履曆,主要業績就是計生工作。
他悄悄問了問貼告示的人,人家直接淡淡地說,附近幾個村子的計劃生育要強製引流的婦女名單都是這個張海報上去的,他簽的字、拍的板。
原來,他是為了升官!
桂芬和秀英聽了德民講後,非常氣憤。秀英想跑去質問他侄子,卻被攔住了。
“媽,現在人家是副鎮長了,我們是老百姓,況且計劃生育是國家政策,我們怎麼說得過他呢?原來他對我們那麼好,就是想讓我放鬆警惕,來這麼一個突然襲擊,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現在人家目的達到了,哪還會顧及什麼親情呢?我們這樣去不是自取其辱嗎?”桂芬含著淚說。
”哎,怪我,都怪我,當初怪我執意回來。要是當初聽了桂芬的話,就不會如此了。“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以後我們看人要準些。“桂芬安慰道,她知道怪誰都無濟於事,而且德民還因此被強製做了結紮手術,從那後身體經常不舒服。
”知人知麵不知心“,這句話,深深地刻在了淩初幼小的心靈中。
此時的夢梅11歲,上小學五年級了,慧珍9歲,上小學二年級,淩初剛剛7歲,就要上學了。他們姐弟三人時常走在張海這位大伯的家門口,拿個小棍子在無人的時候指著門罵著,這也許聽起來似乎有些可笑,但這也許是目前一家人唯一可以一解心頭之恨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