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火堂門主定位時步伐所指代的含義我不明白,但依樣學樣總不會有錯。”
有天書殘卷賦予的超凡洞察力,拜火堂門主的走位就像烙印一樣清晰地刻在腦子裏。
步幅的大小,轉向的時機全部記得毫厘不差。慕離烽認為照著重複一遍興許會有所發現。
“進七退三,進四退二,右轉進八,左轉退四進五……”
為保證結果的準確性,慕離烽來到當初拜火堂門主定位時所處的位置。
雖說那已是百餘年前的舊事,但對他而言卻是上一刻才經曆還有著深刻印象的新聞。
多生出了幾叢雜草除外,河岸的麵積以及空間位置這兩樣從未改變。加上拜火堂建築群的廢墟作為參照,找出這一立足點易如反掌。
在第一遍自認為可能有失誤後,又萬分謹慎地進行了第二次嚐試,結果還是無事發生。
重複定位方法後就會對藏寶閣位置心生感應的預想,果然是在一廂情願。
不過想想也是,超強記憶力的弟子不是沒有,拜火堂門主既然不做回避當著眾弟子麵定位,就不怕秘密因此而暴露。
可見這定位步伐是一門算法,需要知道代表因素以及運算規則才能破解。
盤坐在河岸上苦思冥想一陣,慕離烽忽然一拍大腿,馭空順流而下。
沿途觀察了近兩百裏距離,發現岩漿流淌緩慢,而且處在勻速,按照估算,一整日下來也就前進千米。
而從虛空之門中通過藏寶閣的窗口觀察外麵的岩漿時,流速為目前的九成,算下來藏寶閣一日前進百米,一百年約在河中漂流三千六百五十千米。
而且為了節省玄力,拜火堂門主打開的虛空之門必定是在藏寶閣正上方。
也就是說隻要以當初虛空之門所在的位置為源頭,往下遊尋出三千六百五十千米,即使算上誤差,也足夠將藏寶閣鎖定在兩百裏見方的範圍以內!
擱淺的可能直接排除,既然采用這種設計,拜火堂就不會讓藏寶閣被卡住導致停滯。
剩下的問題是如何才能不被熔岩威脅到。
兩百裏見方的範圍說小也不小,在視野幾乎被熔岩完全限製的前提下,搜尋出預計三裏大小的藏寶閣,若非運氣爆棚,否則必定會頗費手腳,多半需要長時間置身於熔岩中。
“有了!”
慕離烽沿著火石大道折返,回到符文山峰頂部,決定先將真武水火甲取到手。
見真武水火甲還懸浮在原位,慕離烽眼中掠過一抹火熱,稍稍回憶與印記交手的感受,緊接著施展“氣息如”。
使用“氣息如”後,隻要不與真武水火甲接觸,哪怕就在咫尺之距來回晃悠,也不會驚醒甲中那道拜火堂第一任宗主留下的印記。
然而要獲得此甲,又無可避免會導致印記蘇醒,通玄圓滿麵對這道印記也要一籌莫展。
將玄器墳場收集的大鼎與巨型圓球抖出來,以肩扛拿手推,分別碼放在各個方位。
又以溪小夜那位劉師弟煉製失敗的那條渾天鏈的一端,穿過鼎耳以及圓球上的環扣挨個串聯起來,打上活結作為圈套。
自己手裏則拿著渾天鏈的另一端。
鼎球砸落以及滾動引起山頂表麵震動,使用鐵鏈發出激越的金屬交擊聲,甲中印記卻始終保持著沉睡。並未因此出現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