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仙佛道魔(2 / 2)

大約過了半柱香的時間,陳淵終於來到四字下方,他看到在這裏,除了是個猩紅的大字外。地麵之上還有一個深坑,深坑同樣為血紅色,有無數鮮紅如血管的通道與四字鏈接。

抬頭上望,仙佛道魔成品字狀排列,中間是‘道’,上方是‘魔’,下方分別是‘仙’和‘佛’。

“主人,教主曾經研習天卷多年,那四周牆壁上的文字就是天卷內容。主人不如先去看看那天卷,曾有傳言,天卷包羅萬象,任何得到它的人都可以淩駕九州之上。”

雙目離開四字,陳淵看向了四周牆壁。

這座閉關洞府是開鑿在山體中的龐大空間,岩壁也是由平滑的石頭組成。密密麻麻的行楷由人雕刻而成。

天卷的內容分別被雕刻在五塊岩壁上。每一塊都有血魔教尊的心得和天卷內容組成。

第一塊岩壁上方是天卷兩字,下方則是天卷的整體介紹和血魔教尊得到天卷的經過。

血魔教尊得到的天卷是天卷的總綱,和一些概括。如果血魔教尊得到的是整卷天卷,可能血魔教也不會如此輕易覆滅,血魔教尊更不會被封印。

天卷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仙之天卷,佛之天卷和神魔天卷。

看完第一塊岩壁,陳淵對血魔教尊的遭遇感到惋惜,同時也驚天血魔教尊的天賦,以一部殘缺的天卷總綱能在幾十年內創建足以抵抗三大宗門的教派,不得不說血魔教尊的智慧和天賦是何等的驚人。

陳淵自歎,如果是他,他可能無法完成血魔教尊的事跡。

第二塊石壁雕刻的是天卷總綱的第一卷:仙之天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儌 。兩者同出,異名可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摘自道德經)

看完第一卷,陳淵似有所思的樣子。然而先破腦袋,他也無法想不明白‘道’與‘名’的含義。

想不明白,陳淵就不再去想,自覺向下看。

天地混沌,衍生萬物。意有道而尋,又無道可找。有名又無名,無名著則為混沌之初始天地之初開。有名者,則為天地萬物之始母。一般無欲者,觀其飄渺微妙之形態,一般有欲者,能觀其端倪形態。兩者同出,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此乃奧妙萬物之玄妙總門。(純屬個人解釋,有錯誤的地方請諒解)

看過血魔教尊對第一卷的心得,陳雲落有思索,但依然不得其所以然。

第三塊勢必則是佛之天卷,雕刻了些SESE空空的語句。陳淵一句也看不懂。但從血魔教尊的領悟及心得中,能夠明白些六塵之內的東西。

根據血魔教尊所說,六塵分別是聲,色,香,味,觸,法。而六塵之中又分三種。一種是可見可聞的物品。比如花草樹木,高山流水,男女老少,積壓鳥蟲等。

第二種是可聽不可見的東西。比如鳥鳴,獸叫等。

第三種是不可見不可觸的東西,也就是六塵中的‘法’。

法即大腦中形成的意識。可聞可見可觸的任何事物傳達到大腦之中,都會形成一種意識,也就就是‘法’。任何‘法’在腦海中都是一個具體形態,他能讓人做出相應的反應及動作。

比如人看到參天大樹會驚歎大叔的年齡及粗壯,又比如人吃到可口的飯菜,會驚呼飯菜的美味,又比如人聞到有毒的氣體,會立刻感應到危險。

這些都是發,都是人對五塵的反應。(個人理解,無需考證)

看到這些,陳淵少有所思,腦海中一道模糊的發力漸漸誕生。然而這股力量不知為何形態。總之冥冥中似乎明白了一些東西。

世間萬物皆有‘法’可尋,皆有‘道’而生。有為者,無為者,有名者,無名則都是法道混合而成,融合而生。

隻是看過仙之天卷和佛之天卷,陳淵就能形成意識法道,這絕對是妖孽的天才,不知當血魔教尊知道後,會如何想。

閉目冥思,陳淵似乎打開了法道之路,隻要在以後的法道之路重繼續探索,成就一番作為還是易如反掌的。

雙目睜開,淡淡神韻瞬間消散,隻是陳淵沒注意到,在他的丹田處,黑色圓球的邊緣已經覆蓋上了一層淡淡的光暈。

第三塊石壁之後時關於神魔天卷的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