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略一琢磨,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太子妃的親族不顯,就不會有人仗著太子妃的名頭就惹禍。而林家和許家,畢竟不是太子妃的真正娘家,也起不了風浪。這樣,對於兒子來說,的確是有很多的好處。
皇後生了三個兒子,隻有皓宸是當年皇帝還在潛邸時所生。那時,皇後還隻是皇子妃,孩子是她親自帶大的,感情自然是非同一般。後來生老二老三,都是孩子一出生,就有人專門的喂養,雖然是親母子,但是感情卻比不過皓宸。所以皇後對於皓宸的疼愛,要比其他兩個多很多。既然是兒子真心看好了,她成全一回也就是了。
“既然陛下已經定下來了,臣妾自然是不好反對的。那就這樣吧,也算是臣妾為兒子盡了一份兒心。”皇後語笑嫣然,順從的答應了下來。
“就知道,柔兒是最懂朕的心思的。晚上朕過來,弄幾個好菜,咱們夫妻,也有日子沒能把酒言歡了。”皇帝很是高興。
皇後一聽,喜上眉梢。皇帝可是有日子沒來了,“臣妾遵旨。”
“好了,讓人把皓宸叫來吧,咱們親自告訴他這個好消息。也讓孩子高興一下。”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第二天的朝堂之上,皇帝下旨,在東南沿海,增設六個港口,做出貿易的口岸。這幾年,市舶之利,竟然比得上朝廷每年收入的一半,但是對外的港口卻還是太少。林子軒已經上書朝廷好幾次了,請求增設港口,全線對外展開貿易。皇帝這一次,終於同意了。
朝堂之上,大臣們心中也都盤算起各自的小九九了。這市舶利潤之巨,非同一般,而林子軒在市舶使一職已有六年了,這個時間,好像是有點長啊。若是換了別人去,這其中的油水,可是不菲呢。
還沒等這些大臣上奏呢,皇帝的第二道旨意就下來了。林子軒任市舶使六年來,兢兢業業,克己奉公,實屬難得。特將林子軒調回京城,任命為戶部尚書。
底下的這些人心思就更活了,一些人不由得摩拳擦掌,想要朝著市舶司使勁了。可是皇帝的第三份旨意,卻當頭給這些人潑了一盆涼水。
第三份旨意是,從今往後,不再設市舶使。而是在各個港口所在的州府,增設同知一人,主管市舶一事,並且由戶部直接管轄,各州府的知府從旁監督。也就是說,將權力分化,不再使大權集中於一人。
這府同知不過是正五品,官位太低,又有知府從旁監督,手裏的權力可就沒有那麼大了。雖然是油水大一點,可是跟原本林子軒的權力比起來,那可是天上地下了。很多人心中歎氣,看來是不用想了,還是老老實實的做京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