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李太妃常年禮佛,她的寢宮,總有一股頗濃的檀香味,檀香味重,曼荼羅香淡,進殿之人聞到的除了檀香味,根本聞不出別的什麼味道。
翌日清早李太妃移居建章宮,一眾妃嬪皆前去建章宮道賀,亦是逐一送了賀禮。
桃戈靜觀眾人皆已將賀禮奉上,方才有些動靜,側身接過玉浮手裏頭托著的木托上的小匣子,而後便站起身朝殿正中央走去,朝著李太妃微微福身,道:“臣妾那兒沒什麼多貴重的東西,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這顆隋侯之珠,”說至此,打開了那小匣子,繼續道:“這是當初臣妾冊封婕妤之時,陛下賞賜的。”
隋侯之珠乃是上古珍寶,自春秋戰國時期,便一直是曆朝曆代王侯將相必爭之物,與和氏之璧齊名,《淮南子·覽冥訓》所言:“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韓非子》亦雲:“和氏之壁,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其美,物不足以飾”。
如此可見,這隋侯之珠是何等珍寶,桃戈將此物進獻給李太妃,無疑已是大手筆,試問又有何人能及得上她。
桃戈說起那是隋侯之珠,四座妃嬪皆是震驚,望著安放在小匣子裏頭的珍寶,無不驚歎,這些多是出身門閥士族的小姐,見了此等珍寶已然是如此反應,更何況是李太妃這等出身卑賤的。
她雖不喜眼前這位張婕妤,可如今見了此物,也已歡喜得合不攏嘴,連連點頭,應道:“好好好,張婕妤有心了。”
說罷連忙轉頭給一邊的碧如使了個眼色,示意她趕緊去把珍寶接過來,似乎生怕下一刻桃戈便要反悔。
碧如自知她的心思,快步走去接過了小匣子,折回身來遞給了李太妃,李太妃捧著小匣子,微微低頭看著那隋侯之珠,仍止不住的頷首。
桃戈退回去坐下。
這時陳淑媛望見李太妃仍是那一副笑得合不攏嘴的樣子,心裏頭頓時泛上一陣酸味,她原以為她進獻的賀禮已是最好的,卻不想這邊竟還有個比她更好的。
“張妹妹這回可真是大手筆啊,”陳淑媛冷笑出聲,“想必是躊躇了許久方才下定決心的吧。”
桃戈聽言淡淡一笑,並不與她說什麼。
陳淑媛繼而又道:“這個時候,你定是要心疼了,不過說得也是,畢竟是用來討好太妃的,又豈能隨隨便便拿些粗糙簡陋的東西敷衍了事。”
李太妃聞她所言,滿麵笑意當即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麵無表情,她合起小匣子,抬手轉向碧如。
碧如這便接了去。
桃戈側首看了李太妃一眼,笑道:“我為討太妃的歡心,費這麼大的心思,姐姐足可領會太妃在我心中何等重要,可姐姐今日進獻給太妃一隻鐲子,莫不是以為太妃這裏還缺一隻鐲子?還是隨隨便便拿一件本該丟棄的東西過來搪塞太妃?”
陳淑媛頓時啞口無言,桃戈無聲冷笑,看來被她說中了,果真是敷衍了事的。
李太妃繃著臉,冷哼了一聲便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