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即便這樣,戚妄塵心裏也沒有同情,反正這一切和她沒有半點關係。
而到了現在,就這個劇情進展,她對這孩子——
戚妄塵是說小黃,她對小黃以後的人生發展路線,心裏已經有了一個大概,雖然這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對於這樣天真的孩子來講,也是一種極大的心理創傷。
長大以後,不是成為像她一樣的壞人;就是被人欺負一輩子,永遠抬不起頭。
就看黑不“黑化”了。
之所以加引號,其實是因為這個詞很抽象,至少被用在這個情景,小黃受到人欺負的話,到底還是一味的過度檢討自身到最後,又或者及時意識到不對,把視線轉向他人。
看見他們也有錯處,並且知道自己做的足夠好,從而改變待人接物的態度。
著整個過程,因為有太多的變數,所以不免顯得很抽象。
當然了,分析是戚妄塵純屬無聊,她可不在意那孩子什麼結果,是死是活,她都隻是個旁觀者,依舊充滿興味的輕輕一笑,她繼續“斜倚”在半空,繼續看戲——
“我們來玩“包餃子”吧!我去找花!”
小粉的興趣來得很快,消失的也很快,她撅起嘴踩夠了那雞冠花以後,又重新開心的笑了起來,衝著小黃又一次提議道,毫無疑問,她得到了支持。
聰明孩子的注意,往往都是很容易被轉移的。
就像小粉對那雞冠花,就像小黃還沒發現的,她對她的興趣。
小粉說完,便跑到身後草地的一顆小樹上,踮腳摘著一片片的小花瓣,要做她向小黃解釋過的“餡料”,就因為這個,剛剛她又一次不屑了小黃一次。
而小黃見狀也沒有停留,害怕朋友會因瞧不起自己而離開,也連忙跑到一邊就近的樹叢,忍著對蟲子的害怕,強迫著自己,伸手去摘著一片片的樹葉。
樹葉,是用來做“餃子皮”的。
就像在先前的時候,小黃不懂小粉所說的“開商店”,和現在的“包餃子”一樣,她同樣也不知道,她們現在玩的遊戲,其實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就叫——
“過家家。”
因為過度小黃寵愛的家長,和她家嚴格的家教,以至於從有意識到現在八-九歲,從來都沒有人和小黃玩,她自然也沒玩過這些,所以她什麼都不知道。
很快,小粉的手裏,多出了不少家夥:
“餃子皮”樹葉,“餃子繩”嫩樹枝、還有順手拿來的用來當做“調味料”的細沙、花瓣、被她踩死的蟲子屍體,以及從樹上采的青色野果。
是春天的季節,野果完全未熟,隻像指甲蓋大小,大人都告訴孩子們,那隻能玩不能吃。
再看看這頭,小粉小小的懷裏也捧了不少東西,她小心翼翼的抱著,讓東西不掉下的往回小跑,盡量不去再一次的弄髒衣服,不過卻還是沒能如願,她眼裏的委屈,不自覺的深了一度。
因為即使她再怎麼小心,跑了一路也一點沒沾髒衣服,可是在被小粉搶走的過程中,也還是功虧一簣。
現在隻有小黃,和能聽見她心聲的戚妄塵知道,小黃和小粉的玩耍,已經從最開始的為了收獲快樂,變成了,小黃需要盡力符合別人,像個丫鬟一樣,委屈自己隱忍。
雖然進行的還是同一件事,但是目的卻完全變了。
想來想去,按照眼前的情況發展,很快,第三件危險就要來了,也就是完全改變了小黃,以至於她以後人生,真的按照戚妄塵的猜測,進行下去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