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盧的意思是不願意服從李自成的勸降,還有效力與他,李自成是個愛惜人才的人,他知道建立一個國度是非常需要人才的,對於邱謹三人的才華,李自成可是非常的極愛。
建國需要什麼呢?一為愛國,二為愛民,三為文武,四為智謀,五為教育,六為商,七為……,等好幾大要素,如果缺乏這些要素,建國可是一個夢。
李自成不是個傻子,在他心中,邱謹三人就有著愛國愛民、武、智謀、教育幾方麵的要素,要是重用他們的話,相當於給大順軍增加十萬兵馬。
邱謹三人真的對李自成這麼有用嗎?那是當然的,因為,李自成的軍隊都是貧苦的黎民百姓,都是文武百官、商主、地主階級以下的人群,他們都因為窮,沒有銀兩去讀書,能打硬仗都是蠻氣一股。
對於長期戰鬥就承受不起了,因為,糧食的問題會給他們帶來非常大思考,沒有糧食了,他們就會去做好自己,讓黎民百姓給自己糧食,可是,黎民百姓根本就因為各大的災害,搞得吃樹皮了,哪裏會有糧食給他們?
然後,起義軍隻好向大明朝的政權搶了,所以,他們隻好一直的打下去,不打就沒有糧食了,他們都沒有知識,又在饑餓與戰鬥的擔憂中,哪裏會有耕種的知識學習時間?
現在,這個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就是統一中原後,大家在慢慢去做,隻要有心、團結,總會找到生存的方法,這也是說明了大明朝為什麼會滅亡的原因。
當官的、掌權的人都沒有心,不與基層共同連心去努力尋找共同的生存方法,一味隻是為了自己的短暫未來,大明朝怎麼會長久呢?
李自成明白這個道理,他也正遇到這個問題,因為大順軍內部現在就出現了士兵們自私的心理,李自成自己都非常擔心有人會把自己殺掉,把自己的政權搶了。
在緊張的精神狀態中,他感受到士兵們都是為了吃飯,為了眼前的利益,不會在愛國、愛民全麵上去看待問題,都是沒有教育好的孩子們,都是文盲在說話。
李自成怎麼不擔心呢?他對大順軍的未來很是迷惑,因為,各處起義軍對待大明朝的文武百官的家人,商主、地主等上階層的人都是顯示殘暴的一麵。
大家一味的隻會發泄心中的憤怒,不為別人的感受去想一下,這樣的軍隊,這樣的素質,大順軍真的會有美好的未來嗎?李自成沒有過大的信心。
就算真給大家把中原全部拿到自己的手上,到時候也是非常難以管理的,甚至會比大明朝更糟糕也不一定?這不得不讓李自成深深的思考未來的一切變化。
邱謹三人的精神,剛好是大順軍未來的需要之一,所以,他非常渴望邱謹三人願意效力自己,而自己為了表示誠意,他故意來到鹹陽外駐紮的軍營中,擺宴席宴請三人。
可是,大盧的話,讓李自成聽出了不願意效力與自己,他有些失望了,不過還是不露神色,笑嗬嗬的說:“大盧將軍說得好,大順軍就遇到這個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人,你們三人算是之一,如果你們願意效力與大順軍的話,大順軍一定能夠給全國百姓帶來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