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天下的人不一定能夠管好天下,如果他們是因為沒有飯吃了才聚集起義,奪到了地盤之後,他們是不懂得如何去細膩的管治部下的人心的,越窮的人,想要的越多。
對於李自成的軍隊,他們都是長期處於半饑餓狀態當中,順著大家的氣勢,他們一定壓製不住自己的道德倫理法治心理,會把原來的本性完全暴露,貪婪的吸取更多的物質與非物質所需。
這樣一來,大家就會在軍紀上、法製上、道德上等失去理性,這個團隊會慢慢的給眼前所得而偏向享受,一旦這個心理形成,那軍隊就會成為人心不穩,散漫的心理就會全麵散開。
所以,窮人可以打天下,可是在守護得來的領土卻是天大的問題,我認為李自成不會成為中原未來的王。”。
張止辛說了那麼多,都是在說明這個時勢下,想要得到天下,就要糧食,有糧食的收獲,才是建立一個大國度的基本。沈達賞聽了後,似有所悟,他的意識進入了思考。
一會兒後,沈達賞問:“過去你說過,暫時最懂得安撫民心的一方是清兵,那麼說來,你的意思是認為清兵能夠打入中原?那南明政權就真的沒有從新掌權的可能了?”。
張止辛想了想後說:“南明政權雖然還有半壁江山,可是,他們根本就已經讓黎民百姓失望了,沒有人願意再支持他們繼續掌權,在沒有辦法之前,大家隻好暫時忍耐。
現在我對南明政權沒有信心了,認為他們有一天也會把剩下的半壁江山毀掉,因為,得到的消息說,他們還是以崇禎皇帝一樣的做法來管治臣民,一樣在走著老路,他們能夠把失去的領土拿回來嗎?”。
張止辛說完,沈達賞認真的思考了起來,“嗬嗬……,止辛,我認為你這一次的分析是百分百對了,絕對沒有錯誤,清兵必然會成為中原未來的主宰。”。
沈達賞這個笑,並不是在高興,也不是在幸災樂禍,他是在無奈複雜的笑出心中的失落情緒,怎麼說他還是在大明朝的天下長大的,對待外族的人來統領自己的土地,還是有著複雜失落的感傷。
其實,這是對外人的恐懼心理與排斥心理形成的,清兵是可以管治中原的,問題是清兵願不願意把最好的都給中原的黎民百姓,而他們一心隻為大明朝的黎民百姓效力,付出一生的青春。
最好以仆人一樣的對待中原黎民百姓,這樣子的話,沒有人會排斥他們,沒有人會對他們產生恐懼心理,還會非常的感激他們。
可惜的是他們都是在裝明君、裝宅心仁厚,一旦你給他的裝迷惑了,那你就等著給他們欺壓和利用了,沒有人會願意做一個奴仆,因為都是人,都是有需要的人。
所以,沈達賞感傷了,張止辛一樣沒有落下,兩人的心裏麵一下子變得話都沒有了,兩人的眼睛看向山海關的方向,都深深的大吐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