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睡覺睡到自然醒,起床後吃過早餐,在家看看電視,看看書。然後出門散散步,購購物,再買菜回家做飯。日子過得溫馨而愜意。但我知道日子恐怕不能這樣無憂無慮的延續下去,我從湘西回來一直沒做成事,並且在期貨市場虧損五十多萬。城市高消費生活豈能任我等這樣優哉遊哉的坐吃山崩。別再想那高風險的期貨了,開個店安心和劉英過小日子不是很好嗎,不是有句歌詞叫:心若在,夢就在,隻不過是從頭再來。
不久,朋友邀我到嶽陽合夥開了個職業介紹信息部,一個月後倒閉。嗬嗬,怎麼倒閉了:隻能說能力有限,或者說,這個行業不適合我。我喜歡做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表裏如一的事。喜歡和顧客心無城府的交流,不喜歡拐著彎賺錢,喜歡賺顧客心甘情願主動付出的錢。
朋友是勞動局的,我坦言這件事我不該做,這多少有點以權謀私的嫌疑,豈是我這種透明人能操作的事。我講這個插曲之前先告知列位看官,請不要問我這個朋友是誰,我隻想靜靜的進行一場心靈對話。若有好事者問我,我會微笑著回答: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嗬嗬,接著聊天,要我一心把求職者介紹到合適的單位去,架起一座中介橋梁。我願意做,也能做好。不就是盡力讓求職者找到適合他工作的地方嗎?這裏不行,再換一個地方麵試不就行了。可若把服務費放在首當其衝的位置,事情就變得複雜了。我和朋友在服務方式上產生了分歧,其實這是注定有分歧的。我主張先服務好,讓求職者麵試成功再收費,朋友主張先收費再辦事。嗬嗬,他也沒錯,錯在哪裏呢?
我這裏有朋友拿來的用人單位的信息表,也有求職者應聘信息表。聽起來這似乎很有操作價值,對於有些職介同行來說能有我這樣的便利應該不愁沒飯吃吧,他不必出門四處收集信息,隻需打打電話即可。這些信息都是真實的第一手信息。可對於我來說,操作可用痛苦兩個字來形容。嗬嗬,舉例吧:
我照著求職表上的信息,打電話:“喂,請問是某某某嗎?”對方說:“是啊,你是誰?”“我是職業介紹信息部的。”隻聽見嘟、嘟、嘟的掛斷電話的忙音。什麼意思,私人信息部這麼可怕嗎?我可是能真心為你提供真實信息的好人耶!
然後我再撥一個電話:“喂,是某某某嗎?”對方說:“有什麼事?”“你是不是在人才市場填了求職表呀?”對方驚喜的說:“啊!是的,您是勞動局的吧,是不是有我合適的工作了?”“這裏有幾份合適你求職意向的工作,你來一下,到用人單位去麵試吧。”“哦,好的,我現在就到勞動局來。”(他自然認為是去勞動局嘛,他是在那填的表。)我說:“你不用去勞動局,到某某某街道職業介紹信息部來。我能幫你找到合適的工作。”“你是信息部的啊,你怎麼知道我的信息的”(哎,我都不好意思寫下去了,真他娘的別扭,有損公家單位形象啊!)我無奈的說:“是通過熟人知道的,你放心,能幫你找好工作的。”他來到我的信息部了,我提供了幾份用人單位的信息,讓他自己麵試去了。分文沒收,怎麼好意思收啊!人家到勞動局去找工作是免費的。
嗬嗬,我倒是幫了幾個熟人介紹來的求職者,成功地找到了工作,同樣沒收錢,混了個好人緣。
結束了這個烏龍信息部,再開個什麼店呢?嗬嗬,先和劉英出門考察清楚再開店,可不能再冒冒失失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