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新年風月舊相知 (上)(2 / 2)

林世卿聽後,腦筋轉了幾圈,簡直不知該說自己些什麼才好——原來孟驚羽早就知道他身邊有幾個親衛不是他的人,很早以前,早在陳墨陽徹查他身邊影衛、近衛和京畿禁軍等時就已經發現了。當初沒有直接拔除,隻是因為沒有查探出這幾人究竟是誰的勢力,才一直留了下來。

而通過倦遊山照柱崖那一次意外後,孟驚羽按圖索驥摸到了這幾人的來處,自然也沒有再留下他們的必要。剛好,越衡郡前長時間沒有進展,朝中也出了些不和諧的聲音,孟驚羽將計就計將那幾名近衛神不知鬼不覺的除去以後換成了自己的人,又在自己身上弄出了著兩道看著凶險、實則無礙的傷口來引朝中那些圖謀不軌之人動手。

禦座之下揩油貪墨之人不少,但膽敢圖謀不軌之人絕對是有數的——京城之中僅與禁宮一牆之隔的世家大族和各自統協一方軍權的四方軍侯與至高無上的皇權矛盾由來已久,從先帝起就已經有了些被文武試行、分科取士所激化漸至壓製不住的征兆,尤其經過了孟驚鵬亂權一事,到了孟驚羽這裏,已然不單單是征兆了。

前者——陳墨陽被提拔至郎中令並京畿禁軍統領後,立刻便重新整備了京畿軍力,隱隱將皇城根兒底下曆史悠久根基深厚的少爺營晾在一邊,不久之後,又接連提升進入金吾衛及禁軍的考核標準;其後,陛下此次南征之中,由上至下重用提拔了一批非世家出身的大小將領,顯貴者如劉經桓、安銘、韓昱等幾人——這不得不使得世家子們生出了一種類似於“被剝離出皇權核心”的危機感。

而後者則更不必說。

陛下先後安撫了原本就不怎麼吭聲的北疆公宗盛,擺平了一人之下的東海大將軍李長厚,甚至將李氏外戚盡數收歸己用。

至於關西候梁軒,一方麵原本就被先帝派過去的平西將軍吳、德剛看得有二心沒二力,另一方麵身為被圈禁的孟驚鵬的母家外戚,孟驚羽登基後,為求不被牽連進謀逆大案,更加龜縮不動,和今上的摩擦能免則免,儼然已經變成了一隻沒牙老虎。

如今陛下又借南征之機大幅削弱了鎮南候曾胥手上現有的兵力……

曾胥眼見自己從可以與皇權分庭抗禮的四境軍侯之一,變成了一枝獨秀,暗道緊接著“兔死狗烹”的結局已然不遠,若是此時再不動手,隻怕等到“大廈忽傾”之日就當真逃不了了。

妙的是,陳墨陽之父、左相陳宇因為聽說了前線傳來的兒子的死訊,白發人送黑發人,備受打擊一病不起,人眼看著就要不好了,朝中就剩一個不受聖上重視的右相封子恪帶著奉常大夫徐坤、禦史大夫付顯彬、廷尉趙玄澄等幾人艱難地撐著——而付顯彬一隻腳還踩在大司農卿付霖掌控的付姓世家這條船裏。

這種時候,隻要陛下在前線出了點什麼問題,世家和軍侯眼看著東風具備,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然會動手做出些足夠大逆不道、滅族抄家的大事。

孟驚羽早就想拿他們開刀,隻苦於沒有名目,或拖拉著開了刀也沒法清理完全,然而一個人要是運氣好了,剛打瞌睡就有人給送枕頭——這個契機無比完美。

孟驚羽原本打算攘外先安內地處理好朝中幾個冒頭的世家大族,和快按捺不住的鎮南候曾胥,再聯合林世卿、方甄等周軍一同打進越衡郡。誰能料到,過程中一切都在他的算計之中,獨獨林世卿這裏卻出了個最大的變數。

對於這個變數,孟驚羽還真沒法從心底裏生出什麼大氣來——最多氣氣自己疏漏了林世卿這處,可也隻好心甘情願地亡羊補牢了。

林世卿領兵離開孤軍深入,孟驚羽自也沒心情裝病了,以最快的速度就好了起來,配合林世卿的步調,先行穩定了齊國戰局。

還好,事情還不算太糟,安銘和沈寄寒雖然因為不知曉這個計劃而引來了林世卿,破壞了孟驚羽的布置,但劉經桓隨機應變,提前琢磨到了孟驚羽有可能做出的調整,並沒有遣人通知並引動他們在堰城的布置。

而堰城的布置,這一留就留到了孟驚羽此番借著“舊傷複發”的由頭,“回京”休養過年的時候。

“……世卿,”一晃神,孟驚羽已將劉經桓一幹人等全都安排打發走了,借著寬大的冬衣遮蓋,扯住了林世卿的手,“走,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