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風動一方煙雲破(上)(2 / 2)

但他沒想到,林世卿為求南征速勝會選擇這樣一個險之又險的方法——林世卿這個方法不能說不好,如果他和林世卿一點瓜葛都沒有,說不得他還少不了要讚一聲好計。

可他不是。

沈寄寒還沒說完的時候,孟驚羽就已經渾身冰涼地不大想聽了——他實在不想聽林世卿為了盡快打下來齊國,到底是做了怎樣計劃周詳的作死準備的。

不管這個方法有多好多妙多讓人讚歎,甚至值得載入史冊以供後人稱道效仿,但……那個人是林世卿,不是別人。

光是這一個原因,就足以讓他將這個令人拍案叫絕的好法子歸到不可用裏麵。

景嵐似乎也對林世卿這個別出心裁的作死方法頗有微詞,於是決定這段時間都不走了,除了照顧孟驚羽以外,待在楚軍營地裏,等著林世卿回來,之後好好教育一下他這位不安生的大侄子。

而身為不知不覺中就被人算計了的齊國,卻連微詞都還來不及有,就已經掉到坑裏了。

幾日後,齊國的探子呈上了幾封再次震驚齊國朝野的簡報:沿著南衡山脈向東的幾個村子和城鎮隻餘下一片焦土腐屍,豬牛馬羊一切活物全無,方圓幾裏全被屠戮殆盡。

蝗蟲過境都沒有掃蕩得這麼幹淨的。

問題是周楚盟軍大營正好好地待在南衡山前,這群沒有人性的蝗蟲究竟是打哪兒來的?

又過了幾日,更為詳細的緊急軍報再次傳來:這支“蝗蟲”軍隊由兩三千輕騎組成,頭領是一個身著銀鎧、麵容猙獰的將軍,衣襟、袍袖還有鬥篷都是白色的,據稱,所到之處,神鬼俱退。

地方軍得了聖命不是沒派人圍剿過,但由於那支輕騎機動性和行動力太強,行進速度太快,看起來又是格外訓練有素,國難當頭,被留下的地方軍大多都膿包得很,每次也就是做樣子追追,運氣好了能遠遠看到個影兒,運氣差了,連人在哪兒都摸不到。

高遠晨一把將這封追加的緊急簡報拍在桌案上——所到之處,神鬼俱退?

裝神弄鬼還差不多!

隻是那個“一身銀鎧,麵容猙獰”的將軍是誰?齊國什麼時候和這麼個無名且難纏的家夥站到了對立麵?

高遠晨仍自困惑不已的時候,龐海倒是跟他提出了一個極有可能的人——林世卿。

林世卿在龐海手中是記錄在案的難纏老對手。

老將帶兵常在一個“穩”字或者“正”字,而小將帶兵則常在一個“進”字或者“奇”字。早年周齊洵河之戰時,林世卿初上戰場,手底下應用的這一套“進”和“奇”的理論顯然還不夠完善,麵對龐海指導下的高遠晨還隻是半斤八兩。

可幾次大仗打下來,林世卿的進步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連龐海都不得不承認,林世卿絕對是個天生的軍事奇才,其用兵奇詭之處,就算不是“神鬼俱退”,也至少是個“神鬼莫測”的水準。

而洵河之戰時,林世卿正是披著一身標準的代表汝陽林氏的銀鎧白氅出戰的。

經由龐海這麼一提,高遠晨也想起來了——隻是與齊國開戰至今中,林世卿都還從來沒上過戰場,他都快隻將這個人當做一個謀相看待了。

果然,在有心查探之下,很快就被他們探得,多日以前,林世卿帶著幾千輕騎離開了周楚營地,往東去了。

往東能去幹什麼?

南衡山脈橫亙於齊國北境,整個北境幾乎都可以受到這個天然屏障的保護,但這個屏障再天然再牢固,它前麵也要加上兩個字——“幾乎”。

能夠打入齊國腹地的有兩條路:一條是直通周楚大軍、讓他們久攻不下的越衡郡;另一條路則是往東走繞過南衡山脈後,沒有崇山峻嶺遮擋的淮東平原。

至於打西邊走不是不行,隻是齊國西邊靠近南疆,要想從那裏過,首先就得做好“死活不論”的心理準備。

而周楚大軍繞去東邊也不是不行,但周楚是繞,齊軍可不用繞,等到周楚大軍不遠千裏地打到沒有南衡山脈遮擋的淮東平原時,等待他們的很有可能不是遠近無人、一馬平川的淮東平原,而是早他們好幾步到了地方踩好點的齊軍的埋伏。

然而,林世卿單獨帶輕騎繞路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