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有一半的客人在參觀考察過程中,跟海岸省這邊簽下意向書,甚至直接簽下合作協議。顧雪琪和建議也都簽下,每個人的協議裏最低不少於五十億美元,是海岸省目前得到的最大單筆投資。具體項目也早就選定,過來實地考察不過是從穩住的角度出發,這幾年來,顧雪琪或九瑤一直都在關注海岸省、研究海岸省的投資。
隨後的一周,又有客人陸續跟海岸省簽下意向書或投資協議。
一個月後,海岸省人事變遷終於有了第一個結果,海岸省政府常務副省長的人選出來了,由中組部派人隨同到任,作為海岸省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的高官,又是在海岸省這樣前景最好的位子,這個人背後的實力確實強大,而他本身的資曆也很紮實。
石永曦今年不到五十歲,海外留學經曆,工作後起點較高,而後有京城劉家支持,轉戰各地。調任海岸省之前,曾在越地擔任抓經濟的副省長,成績卓越豐厚。作為劉家第三代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石永曦的前景確實不錯,不過,劉家還有另一個代表人物劉強,劉強主要在軍中發展,前景也是卓然。石永曦是作為跟劉強相呼應的存在。
就像黃家有楊衝鋒、有李家一樣,軍中的發展與政壇上的發展要相互呼應,才能夠讓家族站穩起來。劉家之前並不比黃家差,不過,這兩年隨著楊衝鋒一步步快速發展,黃家隱隱有領跑之勢。隻不過劉家跟黃家又沒有直接的對立與衝突,劉家的重心放在軍中,而黃家定重心在楊衝鋒這邊。
向揚在石永曦到達海岸省之前,跟楊衝鋒見一麵,將石永曦的一些情況簡單地談了談。雖說簡單,但向揚這樣的人看問題都是直指核心要害的。劉家能夠在這次競爭中勝出,說明劉家的實力足夠之外,也說明劉家的布局有所調整。
楊衝鋒得到消息沒有提前多少,但對石永曦之前工作上的一些做法、思路、價值觀也有所研究,覺得這個石永曦還是有些意思的,也說明京城給海岸省選配人過來也是有所考慮的。石永曦這次能夠勝出,除了劉家的實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石永曦本身。到海岸省來任常務副省長,今後在抓經濟建設過程中,必然是主要負責具體工作的,如果在價值觀、執行方式上跟楊衝鋒有較大差別,勢必會讓海岸省經濟建設推動中,內耗很多力量,會影響到海岸省最佳發展契機的。
京城選人時能夠顧及到這一點,楊衝鋒也不會因為石永曦是劉家的人而對他排斥,隻要對海岸省經濟建設工作的推動有積極作用,也會盡可能放開手讓石永曦將工作擔當起來。
石永曦到省裏後,跟楊衝鋒見麵時,先將海岸省的形勢說了,也是要讓楊衝鋒看到自己對新崗位的認知與理解,隻有這樣,才可能讓楊衝鋒相信他能夠將海岸省經濟建設工作推動起來。即使各人的立場不一致,隻要工作的目標一致,合作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楊衝鋒聽了後,表示對石永曦真誠的歡迎,將省府這邊的工作、特別是經濟建設中的核心工作交給石永曦來擔負。石永曦之前沒想到楊衝鋒會這樣幹脆,雖說來之前也研究過楊衝鋒這個上司兼顧在配合者兼未來競爭對手。但見楊衝鋒有這樣的肚量,讓石永曦真正地佩服楊衝鋒。
坐下來討論海岸省的工作,千億項目和省裏諸多的招商引資工作都是這段時間工作做核心的一塊。兩人討論,石永曦之前對香港、台海的投資者也多有接觸,這方麵的工作完全能夠勝任。
楊衝鋒覺得自己多少可放心一些,至於省委shu記是誰,心裏反而不怎麼擔心了。
又過一周,京城來通知,讓向揚和楊衝鋒同時到京城去。兩人在車上討論,也覺得京城要將新省委shu記定下來,這次去京城,必然是在領導麵前先見麵。到京城後,又有通知,讓向揚和楊衝鋒一起去見一哥,海岸省的情況如此,見一哥也不算太意外。誰想,在一哥那裏還見到總理和中組部部長等大佬,坐下後楊衝鋒先彙報工作,彙報後大佬們先笑了,總理說,“你們中組部調整人事,海岸省也該塵埃落定了。”
部長看著楊衝鋒說,“衝鋒,從現在起,你接替向揚書記的職務,帶領好海岸省穩步發展,創造更好的局麵來。”
向揚聽到這話,也笑了。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