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波(2 / 2)

楊衝鋒也自知自己的資曆淺了些,政績不少,資曆偏淺,關鍵是自己當初起步太低。不像那些從家族走出去的世家子弟,上班兩年後就成為副科級甚至,在京城部委裏熬三五年,下到地方就是副處級或正處級。後來自己每一步都走的快,又有掐好的機會,使得在達到廳級後進展過快,才會成為別人攻擊的弱點,在這方麵的資曆就明顯無法跟人相比。

知道自己的情況,楊衝鋒在彙報工作之際,更多地將對海岸省未來設想上飛心力,在海岸省招商引資的問題上多提出困難,讓京城大佬們了解到海岸省雖說前景很好,但也是有很大缺口的,這些工作要做起來該誰來擔任,自然不言而喻。

總理對楊衝鋒的彙報很重視,這些年來海岸省那邊的工作解決了國內危機最嚴重的問題,還將壞事變為好事。這種功勞外界或許不知,但總理卻了解的非常細致。對海岸省麵臨的情況,也讓他深感苦惱。京城各方勢力,包括總理自己一係的人都在謀求海岸省的高位。

就目前說來,海岸省至少有兩個高位都是非常誘人的,一個是海岸省常務副省長,另一個是省委shu記。這兩個位子,目前海岸省沒有更好的人來接替,使得京城各家都活動起來。這種時候,誰要是還不動手爭搶,才叫是傻。各大有資格爭奪的政治體係,自然沒有一家是傻子,風雲之際,楊衝鋒所在地黃家一係本來是很有競爭力的,但偏偏楊衝鋒已經到這樣的高位上,反而失去一次最好的競爭機會。

總理也知道楊衝鋒擔心的是什麼,他自己也擔心這種事情發生,當真是勝利在望,給這些人插手將事情攪壞,那就是有罪於國人、有罪於曆史。這樣的事自然不能做,可實際情況卻複雜得多,政治本身就是一種平衡與角力的結果,不能夠一意孤行能夠達成目標的。

對京城有什麼安排楊衝鋒不多卻幹擾,向揚對海岸省的話語權比自己要多,也會真正關心海岸省的前途。他會考慮到京城各家的爭奪也會考慮到海南省今後的實際工作,當然,最終怎麼樣,向揚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幹擾力。彙報了工作之後,楊衝鋒便將這個問題完全放下吧理會,在京城跟幾個朋友見麵,也借機跟一些商家見麵,海岸省大力招商引資工作的推進,必然會設立一定的門檻,此時,跟一些人接觸也表明海岸省那邊的一些意向跟選擇。

有這樣的準備,即使海岸省來了新的省委shu記,想要插手這些工作,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變化,而常務副省長在自己之下,工作上得聽自己的,也不擔心有誰能夠跟自己扭動得了的人。也明白,在海岸省不可能再有跟自己親善的人加入進來,這不符合國內的做法,也是其他政治勢力所不容忍的事。

到如今,三叔在江北省已經接替張韜鵬升任為省長一職,黃家的實力在國內已經隱隱到達登峰的跡象,如果在海岸省再有副部級高官,確實會成為眾矢之的。給大家作為目標和靶子,其實是很不合算的。

不過,如今,跟黃家成為盟友的勢力越來越多,比如趙家有了這些年的發展,家族核心裏也有副部級的高關,而廳級已經都兩位,對京城大世家家而言還不算什麼,但對趙家的發展曆史說來已經算是發展很快了。經常一些小家族,不外乎這樣,甚至有不少小家族都沒有趙家這樣的底蘊。

到京城,自然會跟嶽父在書房裏好好討論一番。老爺子在三年前離開人世,對黃家而言雖有影響,但絕對不像周家那樣有絕大衝擊。黃家有好幾個大員,甚至楊衝鋒都被總理和最高首長賞識,也不會有人對黃家怎麼樣。楊衝鋒每一次回到家裏,總要到老爺子生前的房間裏坐坐,感悟與緬懷老人的醫生、老人的為國為民的情懷。

如今的黃家,嶽父也能夠擔起這樣的重擔,而楊衝鋒確實也成長起來,成為舉足輕重的政要人物。隻要再過幾年,往前再邁出一步,也能夠引領黃家往更輝煌的高峰行進。到如今,楊衝鋒已經不需要怎麼出頭露麵,內斂修養,就足夠了。

嶽父擔心的事情跟楊衝鋒所想也差別多,不過,楊衝鋒覺得如今他隻要執著在工作上,政治鬥爭對他說來反而無足輕重,不是改變大局的因素了。隻要將海岸省經濟建設真正推動起來,不用十年,將會成為國內和國際上有一個經濟最亮點之一,這樣的工作患有誰能夠爭鋒?

回到海岸省,跟向揚見麵後,談到京城的工作彙報,向揚也在感歎。但他心裏也是滿足的,畢竟,當年提出的千億項目到目前已經見到實現的一天,比自己的預期要好得多,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欣慰?對楊衝鋒中國人,也覺得有更好的理解。

“衝鋒,省委shu記還是你來出任,才讓人放心啊。”

“向揚書記,你可是在說笑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