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貌(2 / 2)

海岸省要有穩定的局勢,同時在人事大調整上也有兩個人很難處理,一個就是向揚,另一個當然是周玉波。周玉波本來不難處理,至少,京城對周家一脈還不行下死手,另一個意思是海岸省的千億項目還沒有完全正常化,要將周家的周玉波捆在這裏,也是將周家捆綁在這一項目上。

如今,即使將楊衝鋒代了一年之久的代子去掉,海岸省的其他人事工作依舊沒有進行大調整的跡象。

在三叔上到省委副書記位子後,楊衝鋒回到京城一趟,三叔不能直接回家,而是留在江北省。楊衝鋒在家裏給三叔祝賀,也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跟三叔交流。黃天驊到江北省後,已經不是當初楊衝鋒在江北省時的形勢,不過,楊衝鋒在江北省留下的人脈在整個江北省的影響力已經不小,劉明新等效將這些力量收歸己有卻又不能,因為楊衝鋒目前正在上升最紅火階段,劉明新是周家陣營的,也不敢過於逼迫楊衝鋒留下的那些人,使得楊衝鋒在海岸省以及京城對周家更加壓力。哪怕到後來將海岸省周家陣營的人逐一清掃,劉明新反而在江北省表現得客氣,甚至主動表示請黃天驊到江北省來工作,理順江北省的一些高校,使得這邊的經濟建設更加大步向前。

雖然離開江北省一年,可江北省那邊楊衝鋒的骨幹成員漸漸成長到經濟建設大潮的要員,黃天驊到後,這些跟黃天驊之間會怎麼樣進行溝通,其實也是一個難題。楊衝鋒也感覺到劉明新主動請黃天驊到江北省去,會不會有意圖要利用三叔跟江北省那些人之間的不和諧而削弱楊衝鋒的影響力?楊衝鋒的影響力給削弱後,即使有黃天驊在省委的高位,這一團隊的凝聚力反而會降低。

何長宏、周善琨、何森、還有平通市的人之間,真要凝聚在一起,力量太大,影響力太大。有了黃天驊之後,彼此的發展該怎麼選擇,會讓他們內部有了摩擦從而抵消掉一部分力量。楊衝鋒自然知道這一點,他如今對江北省確實也不好過於指手畫腳。不過,黃天驊也知道江北省這一陣營的核心是楊衝鋒,而黃家如今對楊衝鋒的核心早就認同,哪怕是黃天驊作為第二代的存在,對楊衝鋒也是有認可與推崇的。

在電話裏進行溝通,三叔跟嶽父之間的位子完全不同,三叔同時還是楊衝鋒最初起步的提攜者,如此,對楊衝鋒也有更深刻的認知與理解。楊衝鋒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三叔是完全支持他的。有這樣的前提之後,楊衝鋒相信有一段時間的磨合,能夠讓三叔跟江北省那邊的人融合起來。

楊衝鋒如今要謀求的就是政治局委員,但嶽父是核心的常委之一,對他的發展多少還有一些束縛。在國內不可能一家族有幾個人都進到要害位子,平衡才是最核心的政治手段。不過,目前對楊衝鋒說來,恰好又是到一個消化之前突進的時段,用三年或五年時間,能夠讓海岸省的危機轉化了,讓千億項目的建設真正有了階段性突變,才是楊衝鋒所需要的。這一段時間的沉澱之後,楊衝鋒即將又走到一個爆發前是關鍵時段,而到那時候,嶽父也可能從政治局核心提前退出來,讓位與楊衝鋒。

不過這些目前都不是就能夠考慮的,得慢慢布局。回到家裏,跟三叔討論江北省的工作之外,也跟嶽父討論未來幾年黃家的一些規劃。楊衝鋒對接下來自己在海岸省應該致力與那些方麵的工作,心裏早就有計劃。

從京城回到省裏,先見過向揚之後,將自己的一些想法提出來。側重發展西北那一片地域之外,對千億項目的推進做一個五年的近期規劃。除了填海工程的推進,深海碼頭建造之外,對已經填實的地方,也可開始規劃修建,整理後,按照當初的設計來做基礎建設。

向揚對此的看法很中肯,也相信楊衝鋒有能力和眼光。京城對向揚的去留問題是有決心的。要讓他在海岸省多擔任一屆,穩住海岸省這邊的發展,其實也就是要給楊衝鋒分擔一些壓力,對海岸省的經濟建設進行保駕護航。

見過向揚,楊衝鋒特意地將周玉波找到辦公室,跟他交流海岸省工作的推進。周玉波一直負責千億項目建設的推進,如今,周玉波本身雖說變成窮光蛋,可省裏的建設資金也豐裕起來,在推進千億項目的建設中,楊衝鋒的態度是不急不躁,穩健推進。周玉波技術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