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3 / 3)

“很謙虛,說說吧。”楊衝鋒說著將兩篇文章遞給劉瀟然,這是一年前劉瀟然寫出來的,關於懷才市經濟建設發展的一些想法。這些想法在懷才市領導眼裏那是瞎弄,完全脫離懷才市的具體情況,自然不會受到領導重視。

劉瀟然接過文章,心裏明白了,領導找自己到省裏來,就是為這樣的文章的。由此可見,自己平時費心收集這些東西,還是有收獲了。當即站起來,說,“省長,我在懷才市最大的一個願望就想聽您將以將經濟建設工作,開拓思路、增強見識、開闊視野,即使很多東西不能理解,過後慢慢琢磨會讓自己有進步、也會讓自己人生過得充實……”

“現在是要你說說,可不能玩太極拳,將問題推到我這邊來。”楊衝鋒見劉瀟然這樣,抓住機會要往上靠,心裏也喜歡。身邊的秘書,除了心性穩定之外,看到有機會當然也要抓住,才是一個正常的體製裏的人。

“省長,那我將自己的一點點體會在您麵前獻醜,最主要的請省長批評指正。”劉瀟然知道自己的處境,大領導會不會指點自己,那要看自己的表現。如果彙報得好,今後會懷才市去會不會有一點實際的工作可做?在市政府辦確實能夠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進行研究、琢磨,但終究要有實際的工作經驗,才能讓自己的見識和執行力結合起來轉變成為能力,偶聯工作的能力,今後才有可能得到任用。

在每一階層,都有一些人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掙到的,因為沒有過階層的領導都需要這種人來支撐工作和場麵。領導身邊的三類人,劉瀟然是有深刻體會的。如果自己不是在寫材料上能夠讓領導看中,哪會留在市政府辦?

“平時在市府辦裏的工作雖不輕,但接觸到的資料不少,從這些資料可看到全市的經濟發展狀況。跟省裏其他發達市、省外發達地區、省外一些跟我們類似的地區,隻要平時少留意收集材料,對這些材料進行對比、分析,能夠找出一些基本的規律。當然,這些規律肯定跟客觀實際不一定吻合與準確,畢竟我們琢磨的這些東西收到我們自己身的眼界、修養限製,看不到客觀存在的真正的規律。

我將自己的一些感想、體會寫出來,就是想讓這些想法得到檢驗,自己說出來,肯定有專家、裏手看到後會給我做指正,也是我增長自己見識到一個途徑。”劉瀟然說,這些話說出來,心裏的壓抑漸漸放開了些,在懷才市工作期間不少時間和精力都花在這些上麵,此時,有機會給副省長這樣的大領導訴說,人生難求,自會珍惜。

楊衝鋒沒有插話,他也是從基層上來的,知道劉瀟然這樣的人在市政府辦裏的艱難,也不會受領導多待見。不過,能寫一筆好材料,也是領導所需要的,才會有他留在市政府辦裏的機會。

“懷才市在全省經濟工作排名倒數第二,跟其他市相比,差距不小。但懷才市的落後根本點我個人認為是因為兩個方麵導致的,其一是地域限製,懷才市地處丘陵,山多地少。山多,耕地少,農業發展缺少基礎;山多,交通發展的成本比起其他地區的成本會大為提高,這種情況對經濟落後的懷才市而言製約裏手致命的。

沒有四通八達的交通,要談發展確實是一種空談。在這一的前提下,懷才市長時間的自身製約,使得懷才市的幹部的思維也局限在這樣的製約中,沒有幾個人突破這種客觀條件的製約來看待懷才市的發展。而思維的限製,慢慢讓人生出一種默認在現有的環境裏做工作思維習慣。而在這樣的就模式裏,即使有人想改變目前的經濟工作方式,也找不到更有效的途徑……”

“不錯,環境因素、曆史因素都是現實不可回避的存在,但更主要是人的思維,如果沒有跳出原有的模式,即使有探索、試點也不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固然脫離客觀的說不可取的,但如果都沒有跳出之前的思維模式,舊人穿舊裝,那是不能作出有效探索,更找不到發展的途徑。”楊衝鋒對這樣的情況很有感觸,不論是在柳市地區還是到西部省、後來在平通市,所遇到的大多數人,都是同類的思維模式。

這種思維的基礎上尊重客觀、服從現實,做出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同樣,楊衝鋒對完全不尊重客觀和現實,以為追求形式、追求宣傳效應,更加反對,這種做法的危害性更大,甚至說是破壞性的存在。兩種極端思維都是有害的,隻是,怎麼樣既要尊重客觀,又要在客觀的基礎上放開自己的思維、進行創新,不是簡單的理論能夠做到的。

“在你兩篇文章裏,能夠看到你對懷才市麵臨的客觀製約下的一些思考,能不能說說現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