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衝鋒體會到錢教授等對這樣的經濟討論會用意所在了,雖說,這個會給周玉波等借用造勢,但也會有人對那個千億項目有另一種思考了吧。有句話叫欲蓋彌彰,又說過猶不及,今天,周玉波刻意表演不正是最好的詮釋?
周玉波演說後,靜等提問,下麵不少人都在議論。提問時,嘉賓可提問,參會的來賓也可提問。楊衝鋒靜聽,周圍更多的議論都是看好那個千億項目。這種事也是不可複製的,但可參與,按周玉波的說法,如今參與,五年後或十年後絕對會讓產值翻兩倍以上。就按保底兩倍算,都是非常誘人的投資。
“請問周省長,”周玉波是第一副省長,比楊衝鋒的位子要高,但還沒有入常委。“之前,我聽你在闡述觀點時,用了一個‘勢’的說法。一個省的經濟勢頭要造就一個大勢,才有一種一往無前的勇氣、勇力,才能將人心都凝結起來,扭成一股繩,力量聚合有生成更強的‘勢’,如此往複推動,具有加成合力……我想,在具體的運作上,能不能請周省長再談一談?最好闡述具體一些,讓大家能夠理解更透。畢竟,海岸省的巨大魄力不僅是國內影響力巨大,在國際上也引人矚目……”
“好,”周玉波說,“論文限於篇幅和時間,有些東西確實宜粗不宜細啊。這個問題確實很有必要多談談,目前,有少數人沒有到海岸省實地考察,僅憑一些傳聞,對我們在千億項目的運作上持有疑惑,不過,真金不怕火來煉,有爭議,才有真理……”
周玉波充滿了自信,也使得他那種感染力發揮得更好,不少人受到他的影響,有些興奮起來。平時,對海岸省的千億項目不可能忽視不見,而海岸省本身對這個項目也在炒作,吸引人們的注意。人們更多從不同的途徑了解這個千億項目,得到的更多是正麵消息。偶爾也會弄出負麵消息來,但在兩三天內,項目部或海岸省會有明確的舉措,讓大家意識到之前的消息是假的。
累積三年多對海岸省千億項目的資料,此時當著主抓項目的周玉波,聽他對項目的闡述有著更全麵也有著更多自信。這讓人們容易動心,如今要找到穩健收益的項目或投資口子,當真不容易。周玉波先前用開玩笑的語氣說,隻要在千億項目裏投入一個億以上的資金,去年之後資產假如還不翻兩番,他負責聯係商家按兩番的價買斷。
聽在人們耳裏,就是周家對前去投資的客人一種承諾,一種保障。
楊衝鋒聽得出,周玉波完全是在搞迷霧,說明周家在千億項目上已經給拖得太難受,否則不會讓周玉波出麵來推動這事。其他人或許看到是周玉波出來,自然是表明周家在這個項目的態度,楊衝鋒卻知道。如果黃家在某一項目上出問題,要輪到他去演說拉人,必然是萬般無奈。
這也是嶽父在華英市問題上不肯出聲的原因。
第三代核心人物上陣,真的代表兩方麵的意思,一是極度重視,二是萬般無奈。對自家而言,千億項目早就極度重視了,如今隻剩下萬般無奈。
看著有些人在著急,楊衝鋒也有些替這些人可惜。海岸省的千億項目,按楊衝鋒不完全的估計,至少還要翻一倍的資金量來進行建設。像這種拉人參與,得到的資金量總額或許不會少,但投進那個大項目裏未必就發揮出定鼎的作用,起死回生更不指望了。之前投資進入的,隻怕如同當年在海南樓房那樣,急不可待地等著將資本撈走,脫身吧。
但楊衝鋒不想在這裏揭破周玉波,聽他在回答提問時很有風度地說,“論文限於篇幅和時間,有些東西確實宜粗不宜細啊。這個問題確實很有必要多談談,目前,有少數人沒有到海岸省實地考察,僅憑一些傳聞,對我們在千億項目的運作上持有疑惑,不過,真金不怕火來煉,有爭議,才有真理……下麵,我談談個人對‘勢’的一點體會。
不論是做什麼工作,都是讓大家認識、認同、理解、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的過程。比如,餐館要介紹自己的特色菜,如果沒精打采地說出一個菜名。試想,你對此有什麼感想?很明顯,是持懷疑態度的。就我自己說來,遇上這樣的情況肯定不覺得他的特色菜是真好。但如果店家造出一定的‘勢’,介紹時很有熱情,或將這道菜拍的一組照片給你看,都是造成了一定的‘勢’,在這樣的‘勢’影響下,你改變主意、接受他的介紹,準備嚐一嚐的可能性會有多大?百分之七十還是百分之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