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後天刺激造成的瘋狂不會遺傳,不過也許是這刺激真的夠深、夠強、夠遠,曉西的爺爺熊不疑老先生想是從熊崇禮老爺子那裏得到靈感,也開始在不著調的康莊大路上奮勇前進了。熊曉西名字裏這個“西”字,也是有些講究的,取自素有國技之稱的麻將。這麻將牌據說起源於江蘇太倉的皇家糧倉。因為鳥雀啄食糧食,當時管理糧倉的官吏獎勵捕雀護糧者,就在竹製籌牌上雕刻各種符號、圖形和數字,以便記錄捕殺鳥雀的數量,按數行賞,漸漸形成麻將牌。像麻將牌裏的“萬、條、筒”、“東南西北風”、“中”、“發”、“白”和“吃”、“碰”、“和”、“杠”等術語無一不與捕捉鳥雀,保護糧倉有關。熊不疑老爺子酷愛麻將,常常自己一個人躲在小黑屋裏挑燈研究,外人都覺得這是要嗜賭成魔,沒少背後言三語四,他卻大不以為然,常常教育兒女子孫說“世人皆笑我瘋癡,隨解其中三四味,事物都有兩麵性,要辯證地看,比如麻將,你可以說它是引人墮落的賭博工具,當然也可以成為開發智力,防止老年癡呆的神器。胸不疑老爺子在熊家頗有威望,他定的調子家裏人一般不輕易改。小西這代從大表哥熊曉東開始,“東”、“南”、“西”、“北”、“中”、“發”、“白”依次叫下來,兄弟姐妹一水的以麻為名。
不知道這一大家子是不是真的在熊老爺子的帶領下獲得了麻將算計智鬥的精髓,熊家眾人雖然性格各異,但混得都還算不錯,有幾位還頗風生水起。隻可惜曉西確是其中最平庸,最默默無聞的一個。
熊曉西從小就不是個聰明孩子,自從一歲半能清晰地叫“爸爸、媽媽”以後,仿佛發育停滯了一般,一直就在這幾個字裏徘徊不進步。好不容易到了三歲才開始說利索話。周圍的同事朋友都說這叫‘貴人語遲’,可曉西爸媽心裏總覺得這句話是先天遲鈍的婉轉表達。即便說不出來,曉西依然表達出對自己名字固執的不爽。如果叫她“曉西”永遠隻當沒聽見,拿屁股對著你。等懂事了能說利索話了就開始吵著鬧著要改名字,西爸西媽不置可否,特別去請教了曉西爺爺,結果熊不疑老爺子就兩個字:“不行!”後來還補充了一個讓人苦笑不得的理由,“大名不能改,要不就湊不成一副了!”既然老爺子發了話,曉西也無可奈何,想著:爺爺,您眼裏孫子輩都是麻將牌嗎?!
都說勤能補拙,可惜熊曉西屬於先天“拙”,後天還懶得“勤”的那種類型。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消極的生活態度,導致生活也負氣似的總愛跟她開玩笑。比如四年前,平生最喜歡各種絨團一樣慵懶貓咪的熊曉西,卻陰差陽錯地收養了隻名叫“土豆”的小黑狗。
“土豆”的到來完全不可思議,超乎想象。可以說是緣分使然,卻也能揭示出生活的光怪陸離,折射出人性的險惡多變。那是一個陽光燦爛,風清雲淡的小清新天,十六歲的曉西在這朗朗乾坤下,走在放學回家的平坦大路上。完全沒有任何征兆,一個人影在她身邊閃過,還沒反應過來,一個毛乎乎的東西就被塞到手裏了,小西一害怕馬上撒手,頓時一聲尖厲的叫聲從那團毛茸茸的東西裏發出來,這才看清是隻瘦瘦的小黑狗。這一聲慘叫呼啦招呼來一堆看熱鬧的,慌得小西連對方的背影都沒看清,還沒等曉西吱聲,圍觀群眾已經得出結論:曉西要遺棄小黑狗,遺棄不成,還要虐待,要不能叫得這麼慘!頓時,大家都在七嘴八舌義憤填膺地說:“怎麼能這麼對待小動物,簡直毫無人性,令人發指!”為了盡快平息圍觀群眾的怒火,無奈的曉西隻好不情不願地將小狗領回家。
熊小西後來反複思考當時發生的一幕幕,覺得太匪夷所思了。最可能的合理解釋應該是:那個人影是販賣小動物的販子,看到城管來了慌不擇路,所以就是土豆塞自己懷裏了;還有一種可能是土豆的前主人不想養他了,看自己一副大慈大悲傻了吧唧的樣子,就將土豆強行轉讓了。總之,到底是誰把土豆塞小西懷裏的,已經成了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