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見老鄉,兩眼淚灣灣,多少的感動在那一刻流淌。流淚並不是因為遇到了困難找到了幫手,而是莫名的真情流露,一種無法言說的情懷。人們都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或許是因為在一個地域圈養的原因吧,見到了老鄉就好像見到了兄弟,瞬間就把所有的防備卸下,解除了自己的偽裝。能夠在異鄉遇見故人,也算是人生的一大樂事,至少還可以從別人口中聽一下鄉音,而不是像原來那樣,到了希望聽到鄉音的時候隻能是自己的自言自語。中國原先是一個地域劃分非常明確的國家,每一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的特色,當然也有許多地方互相看不起,就好像北方人把南方人叫做南蠻子,而南方人又將北方人叫做北韃子。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融合,我們的地域差異正在一步步的縮小,許多地方的方言都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tianchao的普通話。這應該是一件好的事情吧,就像當年秦始皇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一樣,雖然導致了一些文化的缺失,但實實在在的推動了社會的進步。雖然現在的方言正在消失,但伴隨著的是普通話的普及,我們有時在為方言的消失而哭泣,卻忽略了語言歸一帶給我們的便利。普通話的普及是早晚一天的事,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中國的普通話,我們又何必那麼在意自己的方言呢?難道從小被灌輸的舍小家保大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這真是中國教育的悲哀。
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老鄉呢?以前一直覺得老鄉就是說著同樣的方言,喝著同樣的汙染水,住著同樣房子的一批人。他們並不會因為自己住進了豪宅而看不起你,也不會嫌棄你把他們家新鋪的地板踩髒,隻會一遍遍的抱怨你到他們家做客的次數太少,叮囑你要常來。那時的我們都還很小,老鄉就是自家的兄弟姐妹,因為當同村人欺負自己的時候總是他們為自己討回公道。後來慢慢長大,我到了縣裏邊的中學上學,老鄉成了自己的同村人,因為我們可以在假期的時候一起乘車回家。再後來自己漸漸開始了遠行,老鄉從同村人變到了同鄉人、同市人、同省人,不知道後來會不會變成同一個國家的人。所以老鄉並不是固定的一群人,而是一個範圍不斷變化的過程,今天的老鄉到了明天可能變成了異客。老鄉並不在乎你說什麼樣的語言,也不在意你是否喝著同樣的汙染水長大,而是一種心裏的認同。如果你得到了我的認可,那麼我們就是老鄉,我不在意你是否是長著黑色的眼睛黃色的皮膚。而相反,如果你的做法得不到我的認同,請不要說自己是我的老鄉,哪怕你跟我生活在同一個山旮旯。這就是自己現在對於老鄉的看法,也許某一天還會改變,我不能保證,畢竟人是一種善變的動物,我也還算是個人。
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學校不允許同學們私下裏攀認老鄉,更不讚成我們搞什麼同鄉會,覺得這樣有傷風化,搞得學校就像是一個黑社會一樣。怎麼說呢,老鄉會的成立的確會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有時還會出現大規模的鬥毆,但我們總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往壞處想吧。生活是美好的,更何況是盛放我們青春的學校,我們應該樂觀的看待這些問題。老鄉會不僅可能導致大規模鬥毆,更大的可能是老鄉會的成員互幫互助,一起度過這人生的四年,留一段美好的回憶。就像軍隊的戰友情,不過這些都與學校無關,因為他們冒不起這樣的風險。後來在即將畢業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學校有著自己的工會,而且有一個分校老師專屬的QQ群,在裏麵探討著一些神秘的問題。多少有點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意味,不過我們沒有能力反抗。學生會?那不過是學校領導的附屬團隊,多會兒代表了學生利益?還別說,有的時候學校還真的像是黑社會,有著自己的一套規則,掩蓋著一些不為人知的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