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九州夢繞,英雄兒女自緣多”(1 / 2)

宇宙洪荒,未分之初,混沌至極。混沌中誕生黑白二氣,盤古誕生,石斧鑿之,開天辟地。天地朦朧,陰陽二氣,經千萬年間,隨日月星辰,暗合太極,演變自身規律,化萬事萬物。世間本就無規律可循,何況修仙成道為逆向而行,違背事物自身規律。

天地之始,無名;天地之母,有名……

人類凡周遭事物,都遂一命名,對無知、無解事物,人力無為之外,心存敬畏。華夏先祖生活於兩河流域,地域四周,東麵為大海,一望無際,西南麵為高山,層巒疊嶂,西麵為茫茫戈壁,北麵為廣闊草原,故環境相對封閉。封閉環境,生產低下,靠天吃飯,耕種之外,乞求風調雨順,治理水患,實為當時主題。向何祈禱呢?氏族內部,位高權重者,握據主祭權,與天溝通。

在奉天觀念下,麵對周遭現象,諸如雷、電、災異等,人類百思不得其解,自認為天在操縱一切。於是,超越人的力量,被人類表現為圖騰崇拜。這與人類想擁有超能力的思想不無關係。

當狂風暴雨的肆虐,電閃雷鳴的籠罩,人間禍亂的橫行,生老病死、妻離子散的陰霾,都無不充訴著人類的無能,又逢鬼怪做亂,真乃水深火熱。人間悲慘矣!女媧淚流痛心,不顧天庭阻撓,於不周山下傳道。

天窮人盡之際,人類得女媧傳道。人為萬物靈長,一經天賦,每隔百年,逢天才絕輩之人,有聰明才智之士,苦心鑽研,窮盡一生,終有成就。神農嚐百草,倉頡創文字……為人傑,參透天地造化,福澤世間。感動上天,得道成仙,位列仙班。

傳聞軒轅黃帝為祭祀天帝,問道崆峒,受教玄素,學醫岐伯而始有人問道教。後於首山采銅,荊山鑄鼎,王屋煉丹,橋山飛升,天下大聞。此後,道派興盛,廣布九州。

奈何人類多為凡俗之身,建功偉業而飛升得道終為有限。為求實破生命極限,逆天而行,實為征服自然。長期模索,總有一兩種之法,能為之所用,修道、煉丹之術,璀璨星空,頂盛之期,用之此法,人類如魚得水,凡俗之軀掌握強橫力量,可憾動天地。

九州四方,三十六天、神山仙島、洞天福地、名山大川、幽冥地府、人間宮觀,仙人道派廣茂。此法逆天而行,違離自然常倫,乃奪天地造化,侵日月之玄機。天庭知曉,上報天帝,聞之震怒。所謂正義不彰時,邪惡就會當道,權利大時,神也會腐朽,為避免禍亂三界,於是,天帝令下三災,凡修仙煉道之人須過三災,方能飛升仙界。天降雷災,天降火災,天降風災,是為三災。三災一災接著一災,其一災不過,都會導致身亡魂破。對修煉道法之人來說,此法最為歹毒,魂都無了,一切皆是空談。三災過後,天下修仙煉道之人果為大減,此後,人間道派逐漸末落。

……

話說人間,人間有中土。自古中土分九州。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八荒、乃八方荒蕪之地。那麼,四海呢?《爾雅。釋地》中說:“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中土遼闊,其以中原為最,豫州、徐州是也。兩洲地理居中,民氣風俗及氣候地貌並無多大差異,故合稱中原。中原之地,多為平原,江河密布,土壤肥沃,養育人口為九州之最。乃九州文明之祖脈,自學術成派而立,人物作品,流派思潮,逐向其餘七州擴散開去。

餘其七州亦是地大物博,鍾靈地秀,生機盎然。因九州洞天福地,久之仙氣氤氳繚繞,然人傑地靈,靈秀造化,修仙之流廣為甚行。於是神仙之說,廣傳於世。

九州東西南北,各有造化,四處地域,風格迥異。東滄海、北冰原、西荒漠、南山脈。北冰原,極北之域,為冰天雪地,放眼望去,雪白一片,冰雪皚皚,可謂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時常寒風驟降,刺人皮骨。而南山脈,雨熱同期,悶熱潮濕,造就原始山脈,十萬大山,魏巍險峻,山巒起伏闊大,綿延不絕,森林廣茂,卻多瘴氣沼澤,毒蟲猛獸。故都不宜人居住是也。正是如此,九州人員擴散,多止步於此。時至今日,南北地域,人煙稀少,人跡罕至。另外東、西兩處暫且不提。

九州中有一州,名曰荊州。地垂西南,與南方原始山脈接壤。相壤處乃天然峽溝,作兩地分界,以溝為線,隻是不大明確罷了,眾說不一。山腰深溝,流淌江河,高低錯落,水流急端,激湧峽穀深澗,多瀑布形成。當地人稱之為“延江”。江名由來已久,無從考證。延江由西向東,縱貫縣境,故取自延江,名曰延江縣。此縣西屬南方原始山脈延伸,縣境大部分受其控製。延江為南方原始十萬大山連接荊州紐帶,享有“西南門戶”之美譽。因壤近原始山脈,自古便是蠻夷之地,物資匱乏,交通堵塞,文化荒蕪,乃曆代統治薄弱、鞭長莫及的地域。在於地理位置特殊,咽喉要塞,九州大國為加強統治,鎮發守兵,修建要道,連接運河,引來技術,柔和政策處於當地土人,方造就今日延江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