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頭上的“當權派”脾氣還不小,對著解勸的人就開火了:“他是俺的種兒,俺愛怎麼管,就怎麼管,用不著恁在這裏瞎咧咧。俺可不像那個知青似的,慣著孩子喝醬油!”
被炮火波及的人們愣了半天,才回過神來:“中,中,中!恁的種兒,恁愛怎麼管就怎麼管,大不了把孩子管‘癡巴’了。到時候,有恁兩口子懊悔的。”
受傷的人們一邊嘟囔,一邊遠遠地看著遭殃的孩子,再也不和他倆搭腔。
其實,農場工人也和他兩口子差不多,孩子一犯錯,連個上訴的機會都不給,直接就動手了!
“棍棒之下出孝子”嘛!說得也是,老祖宗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至理名言還能有錯?
所以,那些隻朝闖禍的孩子吹胡子瞪眼睛的,就算是好的父母了。
因此,像母親蔡曉這樣講道理、不體罰孩子的家長在當時就是另類,別人背後都說她,“慣孩子沒治了!”
對她那種基本不大管孩子的“散養”方式更是嗤之以鼻,“孩子又不是雞鴨,哪能撒著養呀!真是短根筋……咱當大人的可不能跟她似的,要不,孩子就瞎了!”
盡管周邊之人對母親異類的育兒方式群情洶湧,可她依然故我,堅持自己的風格。
在眾人的眼裏,喚弟一張小嘴叭叭叭地,總是跟父母、嫲嫲強嘴。可在喚弟心裏卻不是大夥看到的樣子。嫲嫲的高聲嫌吼喚弟不怕,爹爹的砌磚大手喚弟也不怕,(當然喚弟長到今天,文龍爹爹也沒舍得碰過她一指頭。)她就怕母親落在自己臉上審視時的灼灼目光……
那天,心懷鬼胎的喚弟被嫲嫲喊回家吃飯時,她又偷偷去看了看賣瓜的老爺爺。
當她遠遠瞧見老爺爺焦急地東張西望著,善良的老臉上,一雙期待的目光四處撒目時,她的心亂了……
看到這兒,喚弟一會兒希望老爺爺快點離開,一會兒又盼著他別走。走吧!別走!兩種不同的聲音在她的嗓子眼裏不斷地吞進吐出,矛盾的痛苦,就像梵高的星月夜一樣打著旋兒死死纏繞住掙紮不已的她。
沒錯,她小小的良心受到了深深的譴責。
喚弟心神不寧地返回家,心不在焉地拿起筷子,機械地往嘴裏夾著菜……
這時,母親蔡曉那種讓她如坐針氈的審視目光又落在了她的身上。
母親不開口,隻是靜靜看著她,沒用幾分鍾,喚弟就承受不住來自母親的目光壓力了。
她膽怯地站起來,吞吞吐吐地把今天欺騙賣瓜老頭的事情複述了一遍。
嫲嫲聽了,高興地說:“哎喲,不愧是俺孫女,就是一個鬼靈精!”
爹爹文龍黑著臉,照例一言不發。
母親卻站起來,拉著喚弟向外就走。
“唉,你要幹嘛?喚弟還沒吃飯呢!”嫲嫲於傅氏拤拿著筷子疑惑地問。
母親蔡曉一聲不吭,拉著閨女走得更快了。
喚弟嚇壞了,以為母親要到賣瓜老頭麵前揭發她。誰想母親見了賣瓜的,竟換上了一張迷死人的笑臉。她抱歉地說:“大爺,對不起了,孩子她嫲嫲一時走不開,讓您久等了,我和孩子來替她搬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