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應變,尋龍斷穴。
自取盈轉,勿破天機。
摸搬丘卸,倒鬥四門。
各命歸命,開棺發財。”
這四句話是一直流傳在盜墓行業裏的老歌謠,當然,至於它是個什麼調調早就沒有人記得了,不過,這幾句話裏的意思還是很明確的。正所謂,行有行規,這幾句話就是告知後人,千萬不要破了倒鬥摸金的行規。
自古,盜墓變被稱為是倒鬥,這是江湖上的黑話的一種,畢竟這是見不得光的行業,總不能見著誰都說自己是盜墓的,為了掩人耳目,很多盜墓賊不光在行頭上給自己喬裝改扮,交易的時候,也稱自己為倒鬥的,交易稱為走水,倒出來的寶貝也被稱為明器。
倒鬥行業興起於先秦時期,摸搬丘卸四門中,最先有的是搬山,但是由於人才不濟,漸漸的被後來居上的摸金給取代,至於發丘和卸嶺一直都是小門小派。其中卸嶺力士更是一師一徒沿襲製度。隨著時間的發展,倒鬥的行業在唐宋時期開始興起,很多倒鬥的規矩與器物也在這個時期開始廣為流傳,而到了民國後期,這個行業就開始一點點的消亡,知道今天,已經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幾句話,和這個行業裏的故事了。
於波,北京人,28歲,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由於母親在他6歲的時候就已經過世了,所以他一直跟著外公長大。於波是個聰明絕頂的孩子,這孩子從小有兩大特點,第一他的力氣極大,在他8歲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幫著外公扛起100斤的大米,在他們住的附近可是有名兒的“大力士”,一般的孩子都打不過他。第二,他眼裏和記性特別的好,不能說是過目不忘,但是一般隻要他看過一次的東西,怎麼著也能記住90%,更重要的是,他幾乎可以一眼看出這個人是做什麼的。
不過,由於母親死的早,再加上外公左腿殘疾,又特別嬌慣,管教的少,所以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於波就開始跟著一幫小混混待在一起,措學不念,成了混跡北京四九城的一名“佛爺”,江湖上人稱“魔術手”。
“佛爺”,這是北京道上對於小偷的別稱,不過,佛爺一般最怕的就是“頑主”,“頑主”是屬於當地的地頭蛇,佛爺見著頑主一般都是要上供的。不過,於波仗著自己力大靈敏,所以很少上供,而這也得罪了不少在北京叫的響的“頑主”“老炮兒”。
規矩,在北京黑道兒上被看的很重,一旦有人破壞了,或者試圖破壞了這方麵的規矩,就會被視為是大逆之罪,而年輕氣盛的於波自然也就成了這些人眼中的那粒容不下的沙子。於是,在於波出道三年之後,也就是他20歲的時候,栽了!他之前的一個合作夥伴被南城的王爺收買,挖了一處大坑,一筆下了汗的50萬的巨款,讓於波跳了進去,而這一判就是13年。
由於於波在號子裏麵表現的好,13年減刑成了10年,後來又減到了8年。
2009年8月,這年北京夏天特別的熱,刑滿釋放的於波出來後,先找了個大眾浴池洗了個澡,這是規矩,每一個從裏麵放出來的人都會先洗個澡,然後用柚子葉在身上掃幾下,意思是辟邪驅魔,趕走晦氣的意思。不過,於波並不太在乎這個,所以隻是簡單的洗了洗便打個車回到了以前住的地方。8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他家的老院子住在東四附近,這幾年發展的太快,周圍已經蓋起來好多的高樓大廈,原來大片兒的四合院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的商業中心。不過,好在他家所住的這個院子孩子,由於在他被關進號子之後沒多久,他外公就積鬱成疾,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已經去世了,所以,他們家的那兩間屋子裏早已經落滿了灰塵。
於波看著堆滿灰塵的屋子,感慨萬千。他心想,如果當初自己不是這般任性,不是這般不學好,自己的外公也就不會死的這麼早。想到這裏,他不僅十分的後悔,但是事已至此,自己也隻能麵對現實。
出獄後,於波一個以前的朋友都沒有聯係,他打算重新開始。但是,一個有案底的人想重新開始那是談何容易。在四處碰壁之後,於波的生活也是越過越潦倒,半年左右的時間,他不得不動了買房子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