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趙風感歎時,身邊突然有人叫道:“咦,那不是阿風嗎,你來了?”
趙風扭頭一看,發展說話是胡大叔,隻見他帶著幾個本村人,搭著毛巾、扛著鋤頭,估計準備下地。
“是啊,胡大叔,你們準備下地?”
“嗯,張老師說今天要給西紅柿鬆土添肥,給它加點肥力,到時西紅柿就會變得又大又紅又甜。”胡大叔高興地說
以前叫小張,以為人家年紀輕、沒經驗,張楠露了二手後,胡大叔就成了張楠忠實的跟班,老大不小了,天天圍著叫張老師也很坦然,也算是活到老,學到老。
“辛苦大夥了。”趙風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明。
胡大叔的一臉不高興地說:“這是什麼話,不是埋汰我們嗎,我們什麼也不會,阿風你給這麼高的工資,又包吃又包住,我們可不是白幹,不會不知好歹。”
“阿風”胡大叔一臉正色地說:“以後有什麼不滿意的,你也不要管什麼輩份不輩份的,隻管說,做得不好也要說,可不能讓你虧著,要是有人仗著輩分欺負你,我抽他。”
“對對對”一旁的三表叔也說:“我們來到這裏,就是打工,不是來當長輩的。”
“阿風真有本事。”
“有什麼讓我做的,盡管說。”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一邊讚趙風,一邊表態,大家都明白,自己能從小山村出來,就是趙風給他們的機會,若不然,這裏大部分人都沒法在大城市立足的,別的不說,光是識字關和語言關,就讓很多人打退堂鼓。
都是純樸的老百姓啊。
趙風連忙應下,又和眾人小聊一會,然後跟著進了溫室大棚。
溫室大棚最高的地方2米5高,人進去不用彎著腰,趙風感到,一進去,明顯感到裏麵的溫度明顯比外麵高約3攝氏度左右,記得溫度高能加速光合作用和生長,具體什麼的趙風也不記得了,一進去就像進入一個世外桃園,綠色的葉子,青青的果,等西紅柿熟了,變得紅通通的,到時這一片肯定很好看。
從品相來看,那西紅柿不錯,個頭大,產果多,根粗莖壯,也不知什麼品種,不用猜也知道這些品種不會差,因為所有種子或種苗,都是張楠親自把關。
不鏽鋼做的架子,每隔一段還做了一根大柱固定,那溫室大棚很結實,就是跳高用人拉也拉不下,上麵蓋的是新式薄膜,又韌又薄,有助於促進光合作用,用張楠說,這些溫室大棚使用壽命是普通大棚的三倍,能抗12級台風。
無論什麼時候,種植都是“靠天吃飯”,防範於未然很重要。
趙風對種植了解不多,一旁的胡大叔,一邊鬆土,一邊跟趙風誇這溫室大棚的神奇。
首先是無視種菜的規律,隻要管理跟得上,全年可以種任何菜,二來是節省肥料和水,和以前粗投粗放不同,這裏的水和肥料都是定點定時定量投放,能起到促進作用,又不造成浪費,最後一點是胡大叔最佩服,就是有了溫室大棚,可以防止鳥蟲禍害菜地。
以前種菜,大多都有一些花痕,采用大棚種植,沒有鳥啄蟲咬,那品相非常好,一個個水靈靈的,看著就養眼。
“張老師真是厲害。”這是胡大叔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華夏人一向尊師重道,尊敬有學問、有德行的人,深入人的骨子裏,胡大叔隻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也明白這個道理。
“哦,對了,差點忘了,阿風,張老師這幾天說,有事要找你,交待我們看到你,就讓你去找她。”胡大叔突然開口說道。
張楠找自己?
“哦,她在哪?”
“東邊第一座溫室大棚找她,這個時候應該在。”
趙風吃驚地說:“應該在?胡大叔,你是說,張姐天天來我們農場?”
胡大叔向四周看了看,這才小聲地說:“聽說張老師和所裏一個領導有矛盾,那領導就找張老師麻煩,好像說不是省農科所的研究項目,就不能占用農科所的實驗地,張老師一氣之下,就把她的研究搬到我們農場,就是東邊第一個溫室大棚,張老師說過,我們要是沒事,就別動她的東西,這些天,她天天都來呢。”
要是張楠會鑽營,以她的的持術水平,早就高升了,也就是她率直的個性,一直還是普通的研究科員。
趙風點點頭,放下手中鏟肥料的小鏟說:“那好,我去找她,看看有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