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美元的個人資產,超出全球第二比爾蓋茨將近一倍,讓顧莫傑在一夜之間,搶占了全球所有媒體的頭版頭條。
達到FACEBOOK兩倍市值的初音網絡科技盤麵,帶來的更是一個民族在後互聯網時代的堅實自信。
最讓人覺得可怕的是,這個年輕還有一個多星期,才會迎來他的28歲生日。
數年前曾經被美國人拿來和顧莫傑相提並論的馬克.紮克伯格,如今資產規模隻能勉強夠到顧莫傑的四分之一。
上市當天,顧莫傑就低調地執行了一項宏大的新計劃——利用這一把融資到的630億美元現金,狠狠投資一些基礎網絡業務。
主要方向還是選擇和夏為的任總合作,一方麵為任總提供彈藥,由夏為在前麵衝鋒陷陣,為中國人爭奪未來5G通訊標準製定權。而初音網絡科技則通過這些合作,買斷一些未來的5G軟件層應用主導權,以及終端設備(包括手機和其他形式的未來個人終端)層麵的專利共有權。
對於夏為來說,未來的主打還是網絡側設備,賣基站。在手機市場上,任老判斷了雙方的品牌構成,認為中高端市場繼續讓給初音主導,是可以接受的。至於其他還沒出現的未來終端模式,任老這種人已經沒有想象力了,他們也不可能抓得住。
除了投資5G布局,初音網絡科技融到的錢第二大投入方向依然是“內容分發型人工智能”,這是一場持久戰,初音和FACEBOOK的推送準確度之爭還會持續數年之久,哪怕花下百億美元級別的資金,也是不為過的。
初音融資的第三塊投資方向,是未來基站的載體設備。
顧莫傑是個實用主義者,不會因為穀歌造了WIFI氣球,他就不去造。也不會因為紮克伯格和馬斯克聯手了互聯網衛星,他就不去用。
在顧莫傑眼裏,該用氣球的地方,就用氣球;該用同步衛星的地方,就用同步衛星;該乖乖豎鐵塔的地方,就繼續豎鐵塔。
一切以客觀條件、實事求是為準。
在未來,更以任老提供的5G時代技術展望信息為準——打個比方,假如5G基站單位重量的最大用戶容量可以比4G基站大30倍,那麼5G鐵塔的覆蓋半徑當然就應該比4G鐵塔大5倍。鐵塔數量就要稀疏得多。
如果到時候那種密度再造鐵塔會導致鐵塔太高、成本不劃算,那就上未來的高空穩定定位氣球,沒什麼大不了的。
通訊鐵塔蓋200米高頂天了,氣球基站放20000米都沒問題。兩者信號覆蓋半徑的差距,就和軍艦上的宙斯盾艦對海搜索半徑和預警機對海搜索半徑的差距一樣大。
當然,這裏麵還要解決未來的高空氣球供電問題:
是把氣球放到1萬5千米以上幾乎沒有空氣對流的穩衡大氣圈、然後靠大容量可充放電池供電?
還是更換儲能密度上有優勢的燃料電池?
抑或和衛星一樣,張開幾個太陽能發電膜、在沒有雲層阻擋的高空直接太陽能發電自給?
這些,都是要基於未來數年的材料科技和係統集成技術發展,全局統籌的。
要看未來究竟是電池的單位重量儲能密度上升快、還是輕質高強度氣球/飛艇結構材質發展快、還是輕量化太陽能發電膜發展快。
反正初音網絡科技在這事兒裏麵扮演的角色,就是類似於穀歌在氣球領域,乃至X-SPACE在可回收火箭領域的角色。一個買買買聚集現有資源,然後統籌一盤大棋的角色。
這個計劃,暫時隻能秘而不宣,或者最多在來年因為公布財報壓力而宣示一些具體措施。但是整體計劃是絕對不能泄露的。
顧莫傑深知,如果在2014年年初就曝光的話,中移動中電信中聯通肯定會聯手反噬,哪怕藤訊已經被打壓到2億用戶了,三大運營商都會集火把初音壓下去、把藤訊重新扶起來。
這件事情,會逐漸加深初音網絡科技和三大運營商的矛盾,並且在未來5G時代到來後,徹底引爆這裏麵的問題。
2014年初的中移動,依然是一個在港股市場上市值2萬億人民幣的龐然大物,折算到美元依然在3000億。如果再加上中電信和中聯通的話,三大運營商的市值總和還是可以和初音係不相伯仲的。
而且因為國企的重資產屬性,三大運營商可以動用的資金和有形資產,是超過初音係不少的——別看初音網絡科技一把IPO刷到了4200億美元市值,但是實際上它隻額外融到了630億美元現款,剩下的3600億市值隻是從原來的低估位置一下子躍升上來,實際可支配資金並不會增多。
低調,很重要。
哪怕國家不許民企做“實體運營商”,不許民企開工批基建、樹鐵塔、造固定基站。未來初音也可以靠“移動通訊基站根本不需要固定建設”這一點來規避封堵。
要是把氣球基站像飛機WIFI熱點、輪船熱點一樣,把這個國家“用5G時代的新式‘WIFI’鋪滿”,法律和發該委總管不到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