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青年危機(1 / 3)

失業了。

雖然被馮老板叫去辦公室已經是兩個鍾頭之前的事,但是,劇烈的思想衝擊,讓27歲的顧莫傑生物鍾有些紊亂,以至於對時間的流逝沒什麼概念。

比如說吧,按照正常生物鍾,這個點早就該餓了,但是事實上此刻的他一點饑餓感都抓不住。

顧莫傑站在滬江市閔鬆區莘莊綠地科技島的頂樓天台上,讓寒風吹拂著自己,感受一下冷靜的氣息。高層建築之間的風洞效應,讓他的短發都被垂直氣流吹得豎起。

抬起手腕上那塊原本裝逼用的冒牌表看了一下,現在是2012年12月21日晚6時。

對了,根據瑪雅曆法,今天不就該是世界末日麼?怎麼世界還沒來得及出事兒,他個人倒是有些窮途末路了?

不久前,顧莫傑還是一個在滬江市賺15000月薪的程序猿,負責開發手機的FIRMWARE程序(嵌入式係統),還供著一套月供9000的市區90平陋室。

每天十四個小時的編程工作,早早地壓彎了這個年輕人的腰。把他從一個曾經還算略有幾分帥氣的陽光青年,壓榨成了英年早肥贅肉難抑的奔三碼農。除了賺錢供房之外,就隻能天天用“有了房子就會有女人”這個意淫激勵自己堅持下去。

而現在,他已經無業了。房子還供不供得下去,尚在兩說。

顧莫傑供職的那家公司,是一家提供山寨手機研發方案的企業,雇傭了幾十個程序猿和硬件、電子類攻城獅。

顧莫傑的具體職責,正是開發手機的接口驅動,以及解決手機與PC端通信的AT命令集兼容性問題。

用過安卓時代之前手機的人,都知道那個年代的手機要想用USB數據線連接到電腦上,無論是把手機當一個U盤,還是當成無線上網卡給電腦撥號上3G網絡,都需要先自動安裝驅動(俗稱‘免驅’)。然後手機還會自動加載一大堆普通用戶不認得的東西和接口……

這些,就是顧莫傑的具體職責:為手機以及3G上網卡等設備與電腦的正常連接,解決各種各樣的係統兼容性問題和通信異常問題,並且負責調整驅動和BOOT區CODE。

相較於其他程序猿,這個崗位對軟件開發者的素質要求是“博而不精”。因為地球上從WINDOWS到MAC甚至LINUX;再到下麵各個細化的SP1/SP2/SP3……版本的電腦操作係統,總共有N種情況;再加上所有電腦上的安全軟件、防火牆設置、用戶權限設置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同;同時作為芯片組供應商的米國高通公司,也會不斷更新指令集。

這一切因素,讓手機與電腦之間的初次正常通信總是有可能被各種異常所攔截,3G上網卡與電腦之間的數據交互也總會遇到各種意外的中斷。

所以,這些問題需要由見多識廣的程序猿來調試解決,需要看得懂每一段異常LOG背後的真實原因;需要熟悉從高通、到塞班、到聯發科各個手機套片廠商的協議數據;而不是和其他某些程序猿那樣隻要自己寫好自己份內的代碼就好了。

當然,正是因為這個崗位的程序猿,需要大量的“臨床診斷經驗”,所以顧莫傑才能以一個剛剛從某211大學畢業五年、做程序員才3年的單薄資曆,就賺到15000的月薪——同一家公司裏,那些寫JA-VA的程序猿,編程五年的,如今普遍都才七八千而已。

……

三小時前,當天下午三點,馮老板的辦公室裏。顧莫傑離職前和馮老板的最後一次談話,就是發生在這一刻。

“小顧,這兩年公司能走到這一步,我也很承你的情。

前年TCL旗下那幾個阿爾卡特的聯發科套片方案,到封板之前兩天,PC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問題都沒有解決,你通宵了那麼些天,天天睡辦公室的折疊床,小小年紀熬出了脂肪肝,才算是按期解決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