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公主的部隊,像是救世主一般趾高氣揚,一路衝進皇宮。太子並沒有安排人守衛宮門,導致安樂一路暢通無阻,毫不費力地進入皇城。平心而論,即便太子安排了留守,在眼下這種時候,也沒有意義。不可能有士兵堅守崗位,去阻擋挾飛鳳、長勝兩軍而來的安樂公主。
兩支天下精銳的威力不止在於戰鬥力,更在於名望。當太子的部下聽到這兩支部隊的名號以及鳳揚琴、聖湖的旗幟之後,幾乎是望風而降。一路遭遇的零星士兵,沒人敢進行抵抗,都是爭著棄械倒戈。
“太子謀大逆,火焚坤寧宮,陛下不忍棄皇後梓宮,已經龍馭上賓。”
“武逆天驕倒行逆施,肆虐宮室,望千歲做主。”
“武逆天驕冥頑不靈,不肯倒戈歸順,率領殘部潰逃!”
消息一個接一個傳過來,至於是好是壞,卻是難說的很。從安樂的表情看,自然是悲痛非常。尤其得知皇帝被燒死之後,幾乎是痛不欲生,差點拔劍殉父。但是她的心裏怎麼想,就是另一回事了。
那些突然出現的宮女,還有集中出現,攪動了太子亂軍士氣的財寶,並非憑空現世。固然是太子弑父的行為,導致一切崩潰,但是那些財寶和美人,則是一切的發端。這些東西自然不是憑空出現,若不是安樂公主的能量,其他人也沒有這個本事。再有就是宮殿的大火,固然有亂兵的因素,如果不是有人發動,也不至於燒得這麼快,這麼大聲勢。雖然不是安樂直接下令,但是這些部下與她早有默契,做這點事不過是舉手之勞。
當然,比起這些,最重要的還是救人的時機。先救皇宮後救百官,安樂公主自然能夠在皇帝麵前得一個好名聲,但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個監國公主,或是一大片采邑,然後一輩子做個有職無權的牌位。隻有先救百官,後救天子,她才能登上自己夢寐以求的寶位。至於放任太子的人殺光各位藩王,然後再把他們解決,就更是神仙手段。
悲痛的心情混著成功的喜悅,讓她不知想哭還是想笑,隻是理智告訴她,現在必須悲痛欲絕才對。同時心中也對柳長安的評判有所變化。本以為這就是個靠女人為自己得好處的,現在看來並非如此。關鍵時刻陶元鶴都不敢說的話,從他嘴裏說出來,就知道此人心思外加上膽略決斷。難怪馮素貞能在晉州翻盤,有柳長安這種人在,做到這一步不算稀奇。
可是……這個人太難控製,也太過膽大,連讓自己不救父親的建議都敢提出,就知道這是個敢想敢幹,膽大妄為的狂徒。當然,如果不是狂徒,也不敢在馬車裏對自己那般……無禮。
直到現在,安樂依舊忘不了馬車裏的情形,一想起來就心頭狂跳,既怒且羞。堂堂天潢貴胄,第一次受那種折辱,此仇不報怎為人?何況這等人絕不是可以受人擺布的性子,與他打交道如同養虎,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反噬。為求萬全,也得把他除掉。
安樂能夠和太子爭奪大位,能夠坐視自己的父皇喪命,又怎可能是個心慈手軟之人?既下了決斷,就不會改變意誌。至於飛鳳軍、長勝軍乃至駙馬……隻要自己登上寶座,這些問題都能應付。大不了把罪過推給陶元鶴,殺了他給柳長安抵命。帝王最不缺少的就是分謗者,自己無需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