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影響這場戰局走向的雲大匠,蜷縮在角落裏,看著因他而導致的一切變化。包括東方白在內,所有人都沒想到的一點就是,安樂公主在太子武天驕身邊最可靠的一枚棋子,正是雲大匠。
從表麵看來,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畢竟太子對於雲氏寵幸有加,在太子府重,雲氏被人以太子妃視之,而雲大匠本人,也因為這個原因從一個工匠一躍成為將作大監,身份從工匠變成了官員,在大周的政治體係內,完成了一個質變的飛躍。乃至不少官員主動向他靠攏,有人甚至認為如果太子登基,雲大匠就是國丈,對他恭敬有加。他應該是太子最可靠的盟友,絕對不會反水。
然而事實就是如此無情。包括太子在內,大多數人都沒搞清楚雲大匠的想法,也不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很多人認為雲大匠成了將作大監,就應該心滿意足,可以放心的搞技術,製造更多的東西,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歸宿。卻從未有人想過,雲大匠實際對於他的身份深惡痛絕,對於打造器械乃至從事匠人工作本身,都充滿了憎惡。
他是世襲匠戶。從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職業。學習家傳手藝,為大周效力換取銀錢。他不擅長讀書,也不曾認識字。為人拙於交際,也沒有資本孝敬長官,手藝高明地位卻始終上不去。在外人看來,這是個標準的本分匠人,卻未曾想到他其實一直都不本分也不老實。
雲氏和太子的邂逅雖然是意外,但是後來雲氏能和太子走到一起,雲大匠在裏麵的出力絕對非同小可。他期盼著通過女兒改變命運,成為那些可以主宰別人的官員,而不是守著洪爐的匠人。
沒想到的是,太子雖然和雲氏恩愛,對於這個老丈人也很尊敬,可還是尊敬他的技術,希望他在這個崗位上效力。並且把鑄造火銃這種危險工作交給他來做,這算是翁婿之間的第一次小別扭。
隨後的齟齬則是來自於手下的孝敬。雲大匠是個鰥夫,在他成為將作大監之後,想要學著其他官員的樣子,娶一個年紀足可以做自己女兒的年輕漂亮女人做續弦,但是太子卻硬塞了一個與他年紀相若的潑辣寡婦過門。在太子看來,這算是最般配的組合,一個外向能管事的女人,搭配一個老實本分的匠人,就是最理想的家庭,卻不曾想到雲大匠隨著身份的變化,想要的已經不是一個普通匠人的需求,而是一個官員的享受。
不能克扣工料,不能虐待匠人,不能靠手藝賺取錢財。雲大匠發現自己雖然做了官,但是日子比過去沒好到哪裏去。雖然有了一筆俸祿,可是光靠正俸也過不上他想要的那種生活。何況女兒要想在太子府如魚得水,也得需要銀兩收買下人,他還得把一部分錢拿來支持女兒。
工作沒有輕鬆多少,風險反倒上升了一大塊,雲大匠第一次感到了不滿。隨後他發現按照太子的理念,即便整個江山真的到了太子手裏,自己也得不到多少好處。自己做不成國丈,即便做成了也沒用。太子對於皇帝的定位是第一公民,子孫並不一定要繼承皇位,而是希望以一種名為“議會”的機構來管理朝廷,皇帝隻是個牌位,沒有多少權力,更不能占有大量財富。作為大臣,不能照拂子孫,死後也不能給子孫留下大筆財產,這是太子對自己一係的基本要求。
按照這個要求,雲大匠死後自己的兒子依舊要當匠人,甚至將作大監這個職位也不能世襲,還是要看手段。從那時侯開始,他對於太子便漸漸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