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驚變之夜(三)(1 / 2)

與太子府的劍拔弩張相比,安樂公主的府邸倒是一片平靜,仿佛對即將發生的一切都無所察覺。但事實上安樂公主對於謀反的準備,反倒是比太子做得更早,也更為隱晦。而這一行動的策劃者,便是柳長安。

柳長安一行人是在四天前進入公主府。安樂不會放任柳長安作樂,宮廷的局勢變化也讓她不得不放下成見,把柳長安拉來一起商議下一步的方案。

和太子一樣,安樂在宮中也有自己的眼線,從太監那裏已經得到了消息。自己送上去的血書,在皇帝那裏壓著,始終不曾看。雖然對外的說法是天子病體沉重沒有精力看,但是安樂很清楚,這是句騙人的鬼話。這種血書等於是安樂係對太子係的宣戰書,隻要天子未死,就必然會看一看,給個態度。這種束之高閣的處置背後,必然暗藏著某種玄機,而且從直覺判斷,這種玄機肯定不利於自己。

柳長安與陶元鶴都成了安樂的謀主。雖然對於柳長安的放肆安樂還心有怨恨,但是也得承認,這種大事上,還是離不開這個毒士幫忙。

“事情明擺著,不要心存僥幸了。”柳長安開口就是一盆冷水。“如果陛下想要處理太子,這份文書早就看了。恕我直言,在這場爭奪中,陛下還是站在了太子一邊。雖然平日裏陛下非常寵愛公主,但是在這個問題上,陛下還是屬意太子。無關對錯隻有立場,這便是大位之爭。如果說錯,就錯在千歲是個女子,不是個男兒。現在擺在千歲麵前的有兩條路。第一條,撤回血詔。相信我,陛下肯定會給您這個機會,當然結果就是從此千歲不要再妄想角逐大位,陛下龍馭上賓之後,殿下的榮辱就操持於他人之手。第二條……便看千歲的決斷和本領。”

安樂幾乎未曾猶豫脫口而出:“本宮絕不會任人宰割。縱然是玉石俱焚也好過束手待斃!”

果然。這對兄妹骨子裏倒是有相似之處,柳長安心內電轉:或許太子的魂魄和後世的魂魄合一了,否則怎麼解釋安樂也是這個想法?

比起太子的大動幹戈,安樂的行事相對要低調。她並未邀請將領入府,而是派人送信。比起來,這種方法更為消極缺乏決斷,可是在柳長安看來,這是當下最穩妥的辦法,別無他途。

即便是謀反,也一定要有個大義名分在那,否則不會得到擁護。旗幟鮮明的奪取江山,這超出安樂的能力範圍。她能做的,隻是推波助瀾或是借勢而行。柳長安相信,不喜歡太子登基的人不止安樂一個,隻有借他們的手,才能把安樂抬到那個位置上。

隻是事情的發展卻超出柳長安的預料,當禁軍將領前往太子府聚集時,安樂已經得到了消息。昔日控鶴監十二金釵,盡數列於安樂堂前。公孫鴻號召力果然強悍,一聲令下,就讓其餘十姐妹做出了選擇。

這些女人手上或多或少都掌握著一部分控鶴監資源,十個人的資源和起來,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本來按照紀律,十個人掌握的信息不能互相交換,可是此時既然要謀反,這些就講究不起。等到十個人彼此交互了自己這條線所了解的情況愕然發現,事情比自己想象得嚴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