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不受歡迎的知縣(2 / 2)

陪坐之人的歲數,以戴九如為長,論起來,也是他在平遙任職時間最長。由他帶頭祝賀,其他人就也跟著說兩句場麵話。馮素珍的目光在所有人臉上逐個掃過去,見大家的表情都差不多,呆滯木訥,沒有什麼喜悅情緒。似乎對新官的上任不報什麼希望,也不認為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影響。

柳長安問道:“聽說平遙遭了幹旱,是不是有這麼一回事?”

“柳公子問哪一次的幹旱?這個地方除了幹旱就是蝗蟲,這些年裏,不鬧災荒的年頭,我倒真不記得有。”

“不提往年,我隻問這回。聽說旱的很厲害,人快活不下去了?”

“不是今年人快活不下去了,是從來就沒活的下去過。我說過了,這裏不是旱就是蝗,災害不斷的地方,今年下了種子,明年不等收莊稼就開始鬧災,趕上歉收就是福分,最多的時候是絕收。你倒說說看,這人怎麼活的下去?”

縣丞是朝廷命官,對柳長安這個秀才,倒是可以毫不客氣,但是作為知縣的幕僚,戴九如居然不留有情麵,這股情緒到底是衝著柳長安還是衝著馮素珍就一言難盡了。柳長安倒是不見氣,隻問道:“那朝廷豈不是年年都要放賑?這田裏,就一點辦法都沒有?”

“老天爺的事,普通人有什麼辦法,隻有兩字:死扛。朝廷的賑濟是有,可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什麼問題。大老爺是從京裏來的,或許拿的是戶部發糧的文書,可是這文書是拿來看的,千萬不能當成放糧的憑據,否則就要把自己填進去了。我跟你這樣說,文書上寫的數字,跟實際領出來的,先就不會一樣。沿途損耗自不必言,等運到州裏,又要扣常例。再到府裏,又是一層刮下去,這樣算算,到了咱們縣裏,還能剩多少?要是按著公文上的數字發賑,豈不是要把自己身家都填進去尚且不足?”

柳長安問道:“等一等,戴老說州裏府裏扣常例,這常例是多少?”

“那沒有定數,總是要看年成。而且也要看欠稅多少,州裏府裏都是咱的債主,咱們縣欠了多少稅糧,人家心裏有數,到了地方先完稅糧,再發賑濟,這數字很難說。”

馮素珍奇道:“我在京裏查閱底檔,朝廷已經免了平遙幾年的稅賦,怎麼還來的稅糧?”

“免稅賦?”戴九如愣了愣,隨即看向其他幾人,“你們有誰聽說過這事麼?”

幾個陪坐的吏役全都搖頭不語,顯然都沒聽說過免稅的正策。戴九如又道:“即使有這事,也是朝廷恩典,在地方上搞不起來。別的不說,隻問狀元公一句,州府的官兵吃喝口糧能否拖欠?官員俸祿如何拖欠?朝廷可以皇恩浩蕩,體恤百姓艱難,到了州府,卻是得為自己著想。豁免了錢糧當然是好事,可也要州府有這份力量,才能把事情做成。我在這裏二十多年了,從沒聽說哪一年,真的不用交皇糧國稅,百姓不用服役。說起來,當初有位李大老爺初來時,也說要向朝廷上奏章,請免錢糧的,結果怎麼樣,錢糧沒免掉,自己的性命卻丟掉了。”

馮素珍的目光落在戴九如身上:“戴老,這個李大老爺,是不是那位自盡的李縣尊?他的事,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