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罪台!”
看著石碑上的標題,我吃驚的暗暗嘀咕,不禁心底一個機靈。
之前有‘還罪門’,現在是‘還罪台’,這到底要怎麼說呢?
我正疑惑之際,芊芊已經緩緩念出了正文。
碑文屬於古文繁體式寫法,聽起來雖然抑揚頓挫,但卻不是很好理解。
芊芊每念完一段,就會停下來給我和爨傻子解釋,這到底是什麼意思。等芊芊念完了整篇碑文後,我們才發現之前所有的推理,都他娘的錯了。
這根本就是兩碼事,這個祭祀台跟爨城先祖毫無關係,甚至說,爨城先祖根本就不知道有這麼一個祭祀台的存在。
但要說一丁點關係都沒有,倒也不至於,至少我個人的爨姓及爨城的由來,這當中還是有所涉及的,因為碑文最後的落款是‘自杞王祭’。
可能是因為對灶火洞的無知,所以老祖當年才會輕鬆同意了灶火洞的開發案。
至於灶火洞為什麼開發到了‘還罪門’就突然戛然而止,我想這當中肯定存有太多的秘密了。
現在還是言歸正傳,碑文上到底記載了那些內容呢?我就根據芊芊的解說,跟著做一番說明!
碑文從雲南紅河當地的一個傳說開始說起,故老相傳,在遠古時期,人類擁有很長的壽命,而蛇的壽命卻很短。與現在我們所認知的事實,恰恰相反。
當時的人類之所以能夠長壽,那是因為他們擁有一套長壽之法,那就是類似於蛇蛻一樣的脫皮之術。
每當人的壽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會脫去一層人皮,人也因此得到了新的生機,也就是說,當時的人類可以通過脫皮換來一春又一春,甚至是一種不滅的永生。
但是這種永生的背後,卻要付出極其痛苦的代價。
每次脫皮都是一個極其煎熬的過程,那痛苦就猶如被人用刀子剝皮一般,苦不堪言。
當時,很多人都無法承受這樣的痛苦,甚至是他們為什麼要如此的長壽,都是一個無法弄明白的問題。
於是,人類的先祖就開始祈禱上天,希望不要再承受這樣的痛苦!那怕是犧牲掉長壽也無所謂。
人類之初與萬物通靈,當人類先祖的祈禱被蛇王得知後,蛇王就召集了所有的蛇類開了一次大會,麵對生命短暫的生死離別,它們渴望得到一份永生,渴望得到一份永久的感情歸屬。因為經曆了太多的生死離別,蛇王認為,隻要能夠得到永生,那麼它們所麵對的所有痛苦,都將會隨之灰飛煙滅,那怕要為此承受無與倫比的肉體之苦,也是在所不辭。
蛇類的大會開得很成功,可以說是完全的全票通過,於是蛇王就找到了人類的先祖,並且告訴人類的先祖,它們渴望得到永生,所以可以接受人類所承受的痛苦。
麵對不知所謂的長壽,及那莫名其妙的痛苦,人類的祖先也為此召開了一次大會。在這次大會之上,人類也是以全票通過了以縮短壽命,來換起肉體上的安逸。
人類與蛇類彼此不謀而合,為此就達成了一份共識,並且一道向上天禱告,最終雙方都達成了各自的願望!
從此,人類的壽命大大的縮短,並且慢慢的有了生死離別的感情依托。
而蛇類因為有了蛇蛻,壽命因此大大的增長,在漫長的曆史漩渦中,最終因為長壽而變得感情冷漠,成為了一個冷血群體!
人類脫去長壽的外衣後,漸漸的才明白了生命的可貴,也因此嚐到了本該屬於蛇類的生死離別,在不停的糾結與失去親人的痛苦中,逐漸擁有了豐富的情感變化。
在對情感變化的不斷總結後,人類的大腦為此漸漸的變得成熟起來,繼而懂得了如何去改變環境,如何去征服其它種族。
在征服其它種族的過程中,人類漸漸的失去了與萬物通靈的能力,並且最終成為了萬物之王。
直到有一天,伏羲根據山川地脈、日月星辰畫出了八卦,倉頡根據鳥獸之痕而造出了文字,人類至此徹底與萬物斬斷了最後一絲的聯係。
等到人類騎著快馬肆意屠殺萬物生靈時,做為曾經與人類先祖互換身份的蛇類,就此悄悄的潛入了地下,去承受地底之寒。
當這樣一份天機被淹埋於中原曆史的塵埃之中時,一些地方的人類卻還依舊保持著最後的一絲靈性,他們深知人類今天所得到的一卻,其實都應該屬於蛇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