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匆匆那年(1 / 2)

六月初,滬城皇冠假日酒店金爵一廳,一場電影論壇正在舉行。

這是第六屆滬城國際電影節的一次主題活動,討論商業化環境下文藝片的妥協和蛻變,參與此次討論的既有青年導演,也有第五代導演。

不少人對當下的電影市場進行了批判,認為要堅持文藝創作,抵製不良風氣。

也有人覺得既然大環境如此,不如適應環境,做出改變。

比如使用大明星拍攝文藝片,以此吸引觀眾的興趣。

即便是好萊塢的大明星也拍文藝片,用文藝片拿獎,抬高身價,出演商業片賺錢,享受生活,兩者並不矛盾。

隻不過演技好,又願意降低片酬拍文藝片的演員並不多。

台下的觀眾時而聆聽,時而鼓掌。

這些人多是電影愛好者和滬城藝術院校的學生,還有一部分是娛樂記者。

電影愛好者通過電話和網絡報名的方式有機會拿到電影節的入場券,藝術院校的學生經由學校安排,或者從老師那裏拿到門票。

電影節期間各種活動很多,可以自由選擇。

論壇結束,觀眾湧出大廳。

“老胡,咱們下一場去哪?”一個青年拿著電影節的宣傳手冊,一邊翻閱一邊道,“下午有一個類型電影的論壇,晚上是好夢電影之夜,要不咱們還是找部電影看吧,這論壇聽起來沒意思,都是老生常談,在學校聽老師講講就夠了。”

“還行吧,他們的挺有道理。”另一個青年回應道。

“道理誰都懂,可要是討論能拍出好電影,那國產電影也不會弄成這樣了,你看那些大導演們這兩年拍的都是什麼。”走在前麵的青年爭論道。

這兩人是滬城戲劇學院表演係大二的同班同學,一個叫胡戈,一個叫袁鴻。

在學校,他們住在同一間宿舍,關係很好,這次拿到了電影節活動的門票。

兩人正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年紀,難免對國產電影的現狀不滿。

“行了,先去吃飯吧。”胡戈安排道,“咱們下午去看電影,晚上去參加好夢電影之夜,看看好夢公司今年有什麼拍片計劃。”

他們走在酒店內,看到一處自助餐餐廳,不少記者都在吃自助餐,也有參加活動的嘉賓和觀眾。

“我記得憑入場券在這兒吃飯是半價。”袁鴻拿起手裏的門票,看了看。

“算了,你不會真打算在酒店吃吧?這不是大排檔,就算半價咱們也吃不起,還是回學校吃食堂吧。”胡戈搖頭道。

滬城皇冠假日酒店是五星級酒店,電影節的主辦方和酒店有合作,被邀請的嘉賓免費用餐,記者和觀眾半價。

記者可以向單位報銷,觀眾就要自己掏錢了。

胡戈和袁鴻隻是大學的學生,按照滬城戲劇學院的要求,學生在大一和大二期間不準私自對外接戲,自然沒有收入。

“我就是,快點吧,回去晚了食堂都要關了。”袁鴻看看時間,催促道。

兩人回到學校吃了午飯,下午看了一部來自澳大利亞的電影,晚上到酒店參加好夢公司舉辦的電影之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