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碰撞(1 / 2)

廣電總局對香江電影做了新的界定。

香江電影是指根據香江特別行政區有關條例設立或建立的製片單位所拍攝的,擁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影片著作權的華語影片。

該影片主要工作人員組別中香江居民應占整體員工數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其中對於內地和香江合拍的電影,做了明。

雙方聯合攝製的電影,其故事發生地可不受地域限製,但故事情節或主要人物須與內地有關,同時內地主要演員的比例不得少於影片主要演員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他主創人員可不受比例限製。

有關這份正在論證中的管理細則,《無間道》就是最好的例子。

作為一部內地和香江電影公司的合拍片,在第三部中陳導明的角色正是和內地相關聯的故事情節,沒有這段劇情就不符合合拍片的要求。

而且,陳導明和黃勃兩人出演,占據了主要演員三分之一的份額。

換句話,香江電影人想用內地的資金拍戲,一定要使用內地演員做主演,不能全部用香江演員,故事也要和內地有關。

這麼規定讓香江電影人的創作方向和內地緊密相連,納入到同一框架內。

一方麵加深香江電影人與內地的合作,另一方麵逐漸影響香江電影的格局。

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

廣電總局希望對香江電影加強管理,但不希望香江電影就這麼衰落下去,畢竟是東方好萊塢,在國際影壇上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可香江電影自成係統,有一套完善的分級製度,不易管理。

廣電總局先從合拍片入手,一步步的改變香江電影人的作業方式,既然來到內地拍電影就要遵守內地的各項規定。

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等到香江電影人熟悉了內地的操作模式,就會把這種習慣帶回到香江影壇,從而影響到香江本土的電影行業。

像周星持的《少林足球》違規上映的現象將越來越少。

這個互相磨合的階段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

那些無法適應,或者不願意適應內地模式的香江電影人將被淘汰,自尋出路。

麵對北上淘金的香江電影人,內地的電影公司持歡迎態度,這批人有能力有技術,能夠提升國產電影的品質。

特別是在商業片領域,香江電影人擁有成熟的經驗。

廣電總局負責製定政策,具體的合作還是要下麵的影視公司來做。

這是京圈和港圈的交流和碰撞。

內地的電影市場不缺資金,但錢不是那麼好拿的,林子軒作為京圈的主導者,歡迎真正的合作者,但對那些混飯吃的淘金者也不會客氣。

這是他的態度,也是京圈的態度。

“真是此一時彼一時,想當年咱們跑到香江拉投資,現在他們要來咱們這兒找資金,用他們倒是無所謂,我擔心他們適應不了內地的市場,如今港片不流行了。”有人感慨道。

“港片怎麼不流行,《無間道》還不是票房大賣?”其他人不同意道,“香江明星的號召力還在,觀眾認臉,隻要找幾個香江大明星,劇本過得去,收回投資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