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一檔叫做《華國之聲》的音樂真人秀節目在京城開始了海選。..
《華國之聲》由京城姍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多家音樂公司聯合製作,為民間歌手提供一個展現歌唱才華的舞台。
隻要你有追求音樂的夢想,就可以報名參賽,節目組不收取任何的報名費用。
慕姍姍這幾個月就在忙這個事情,節目的籌備工作並不順利。
先是審批的問題,電視綜藝節目需要通過總局的審查和批準才能製作。
國內這種大型的選秀節目還不多見,在南方的一些省市,歌唱比賽倒是時常舉辦,不過規模不大,也很難在電視上播出。
能在電視上播出的都是專業歌手的比賽。
在國內,流行音樂經過這些年的展,已經被大眾接受,並受到追捧。
這是指那些專業歌手,能夠出音樂專輯賺錢,大紅大紫,甚至是登上春晚的舞台。
民間歌手還是一個被忽視的群體。
這群人加入不了音樂公司,隻能在酒吧舞廳駐唱,或者是在街頭賣唱,生活上頗為艱辛。
在大眾的心目中,酒吧舞廳不是什麼好去處,在那兒待著容易學壞,沒有前途,不如老老實實的上學打工。
國家對這群民間歌手同樣抱著不支持的態度,在酒吧舞廳唱歌過於低俗。
能在酒吧唱的歌曲,往往都帶有挑逗的意味,都是情啊愛啊的,不利於精神文明建設。
《華國之聲》這檔節目想讓民間歌手登上電視舞台,為他們正名。
總局要考慮其中的得失,一方麵用這檔節目可以把這幫歌手納入正規的管理渠道,另一方麵可能在社會上造成不良的影響。
假如有人通過這檔節目獲得了成功,成了榜樣,會刺激其他人參加比賽。
這意味著民間歌手的隊伍會逐漸壯大,其中有輟學的學生,有不願意工作的青年,會給社會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為了能通過審批,慕姍姍想了不少辦法。
《華國之聲》規定隻有年滿十八周歲以上才能報名參賽,節目以青春勵誌為主題,參賽者演唱的歌曲要積極向上,不能低俗頹廢。
節目鼓勵青年人為夢想而奮鬥,但不能因此荒廢學業和工作。
也就是,這是一檔充滿正能量的綜藝節目。
四位音樂導師不僅是學員們的音樂導師,還是人生導師。
通過兩個月的審查,總局才勉強同意節目的製作,不過在播出之前要對節目內容進行重審,不允許出現低俗的鏡頭。
拿到節目製作許可隻是第一步,還要尋找廣告讚助商和播出平台。
對於這檔沒有先例的新節目,廣告商望而卻步。
慕姍姍在綜藝圈子裏名氣不,製作的幾檔節目收視率都不錯,可誰沒有失手的時候呢。
從酒吧裏選歌手怎麼看都不靠譜,要真有一副好嗓子早就被音樂公司掘了,還會在酒吧裏廝混,這樣的節目有觀看願意看麼?會不會遭到觀眾的抵製?
在節目沒有製作出來之前,廣告商心裏沒底,風險太大。
也有廣告商看重慕姍姍的名氣,以及好夢公司的運作能力,覺得值得一試。
慕姍姍談妥了三家廣告商,總共收到五百萬的讚助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