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時代和生活(2 / 2)

女犯人在監獄裏坐了十幾年牢,出獄的第一,她買不了票,擠不上車,過不了馬路,麵對城市裏的高樓大廈,街道上擁擠的車流,她茫然無措。

城市的大和個人的,對比明顯,她甚至想重新回到監獄裏去,那兒才最為安全。

四五十歲的下崗職工在勞動力市場找工作,招聘方問他有什麼文憑,懂什麼技術,他都回答不上來,他就是車間裏一名普通的工人。

他離開勞動力市場,茫然的走在人群中,不知道未來在何方。

當鐵飯碗被打破,上千萬人麵臨著艱難的抉擇。

一位五十歲上下的公司職員,在單位不會用電腦和複印機,在銀行裏不會用自動取款機,麵對科技的改變,他隻能被動的接受,處處碰壁。

林曉玲找了以前的同學,攝影師,道具師和錄音師等等。

如果是在電影學院的話,拍這種短片大家或許就不拿薪酬了,可現在他們踏入了社會,就要簽一份合同,講好報酬。

林子軒提醒過妹妹,一定要簽正規的合同,不要以後陷入糾紛。

在演藝圈,這種事情很常見,這個圈子充滿了誘惑,老一輩人或許還講究規矩,如今的人為了名利做事情沒有底線。

劇組搭建起來,下麵就是找演員了。

徐晶蕾把她的同班同學拉了過來,是一位叫做劉霖的女演員,在上大學期間就拍過電視劇和電影,隻是沒什麼代表作。

劉霖來扮演那名女犯人,如果合適的話,以後會出演《回家》裏的女主角。

下崗工人和公司員工需要找上了年紀的老演員,最好是不怎麼出名的。

林曉玲不希望由於演員的名氣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公益廣告更多的是展現普通人的生活,越普通越好。

演員找好以後,進入拍攝狀態,預計半個月的時間拍完。

這時候,馮曉剛一行人從埃及風光的回來了,《一聲歎息》拿到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和表演鼓勵獎。

沒有最佳導演獎。

其實最佳影片算是給導演的,馮曉剛不是沒有收獲,隻不過不如最佳導演名正言順。

這讓馮曉剛在高興之餘難免有一絲失落,這可是他最好的一次機會。

“我明白電影節組委會不會把所有獎都給咱們,總要給其他人留幾個是吧,不能讓人家白來一趟,實話,能拿這麼多獎已經出預期了,還是非洲兄弟給麵子,下回有機會還去他們哪兒。”馮曉剛如此道。

正如馮曉剛所,《一聲歎息》能拿到幾個大獎,出了大家的預期,國內的媒體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

開羅國際電影節畢竟是國外的電影節,這算是為國爭光。

好夢公司今年投資的兩部文藝片都在國外獲獎,一部影片獲獎或許是運氣,兩部都獲獎那就不是運氣那麼簡單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