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大製作(2 / 2)

“那敢情好,我就問一句,能帶家屬麼?”馮曉剛玩笑道。

笑歸笑,還是得攢劇本。

林子軒同樣沒有在美國生活過,慕姍姍隻在美國呆了一個月,走馬觀花的逛了逛,對美國的社會文化了解不深,不足以作為參考。

他寫了一個故事梗概,接下來就需要向裏麵補充細節了。

這部被命名為《京城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的中心思想隻有一句話。

那個大洋彼岸的遙遠國度,對於華國人來即是堂,也是地獄。

這部劇講述了大提琴家王起明和妻子郭燕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顧一切的從京城來到美國,原本以為會受到美國人民的熱情迎接,卻沒想到從他們在肯尼迪機場下機開始就陷入了一種可怕的幻滅之中。

一切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別是發財,連基本的生存都不能保障。

為了謀生,王起明進餐館打工,郭燕去工廠幹活。

在殘酷的現實麵前,他們放棄了同甘共苦的初衷,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王起明暴發有了錢,郭燕和美國商人組建了新的家庭,兩人看似在美國獲得了成功,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但他們都沒有因此獲得幸福和安寧。

在新的生活波折中,王起明大起大落一貧如洗,郭燕被逐出家門流落街頭,他們的女兒叛逆任性,準備離家出走。

兩人的美國夢就此破滅了。

又有一批華國人走出肯尼迪機場,望著他們興奮的麵孔,王起明百感交集……

這裏麵涉及到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涉及到在美國的華人、在海外華人的生存現狀。

同時,這還是一個“商戰加上愛情”的故事,一定會給華國的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至少能夠讓觀眾看到傳中的美國是什麼樣子的。

在京城,華國電視台和演藝圈裏都有人在美國生活過,還包括外交部的人員。

這畢竟是上麵交代的任務,各方麵都會給予配合,藝術中心的編劇們按照劇情的需要去和這些人交流訪談,通過他們的描述來補充細節。

這不是一兩能完成的事,不用太著急。

“你還真打算到美國去實地拍攝啊?”馮曉剛驚訝道。

“在國內攝影棚裏拍攝能讓觀眾相信那就是美國麼?不是掛上幾塊英文牌子就能冒充美國街道的,既然要拍自然就要拍好。”林子軒確定道,“反正咱們到時候把預算送上去,有錢了就去美國,要是沒錢就再想沒錢的辦法唄。”

“要照這麼,怎麼著也得好幾百萬吧,咱這還是一部大製作。”馮曉剛合計著,“不過恐怕這片子要賠,賣不出錢來。”

對於這個時代華國的電視行業來,很少有投資超過五百萬的電視劇,主要是收不回成本,這才有了國家補貼的做法。

自從《渴望》播出後,室內劇成了電視劇行業投資的熱門,因為成本低,回錢快。

“那就讓咱們來創造一個電視劇製作的記錄吧。”林子軒意氣風發的道。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