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以夫妻的身份(1 / 2)

經過這一年的工作,林子軒算是進入了京城演藝圈,了解了其中的門道。

馮曉剛的事情他有所耳聞。

這時候拍電影都是電影廠的事,在京城就有京城電影製片廠,京城兒童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廠,京城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等等。

這些電影廠分工不同,有的專拍兒童電影,有的屬於部隊,有的拍攝科教紀錄片。

國家每年製定計劃,給各個電影廠下達任務,這一年你們廠子要拍攝多少部電影,隻要拍攝電影的數量夠了,那就算完成了任務。

至於電影質量倒沒有嚴格的要求,隻是要保證主題正確,內容健康,不能有不良思想。

賺不賺錢也沒人管,反正都是國家撥發的資金。

這就導致電影廠拍攝的電影跟不上時代,還是以前的套路,沒有創新。

隨著電視上播放來自西方的譯製片,還有來自香江的功夫片和寶島的愛情片,觀眾開闊了眼界,有了更高的娛樂需求,不再滿足於國產電影的老腔老調。

於是,電影廠連年虧損,拍攝的電影沒人看。

國家隻好放開管製,允許電影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一些地方上的電影廠已經開始了新的嚐試,拍攝貼近生活,關注現實題材的電影。

對於要不要允許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進入影視行業,這個還在討論。

主要是不好管理,如何規範資本的運作,如何控製電影的審查,如何保證宣揚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都是一個難題。

事實上,已經有香江和國外的資金流入了華國的電影市場,資助年輕的導演拍攝電影,這些電影不能在華國放映,隻能通過參加國際上的電影節來出售版權。

這種電影在華國叫做地下電影。

林子軒對這種方式沒有興趣,他還是喜歡走正規渠道,雖然慢一點,但比較穩,不出事。

馮曉剛的提議不錯,隻是還沒到時候,等他們在圈子裏混出了名堂,能憑著自身的名氣拉來投資的時候就能另起爐灶了。

畢竟給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

時間過得很快,林子軒和慕姍姍結婚的日子到了。

這早上,葛尤開著租來的桑塔納,張國粒坐在副駕駛上,林子軒和陳曉藝坐在後麵,馮曉剛開著一輛麵包車緊隨其後。

兩輛車上貼著大紅的喜字,從林子軒家裏出發,離開的時候放了一掛鞭炮。

街坊鄰居知道林家辦喜事,紛紛在一旁看熱鬧,有孩在車子前麵,笑嘻嘻的要喜糖吃。

葛尤等人一邊發喜糖,一邊和街坊們打招呼。

好在他們這幾位還不太出名,等到《外來妹》和《編輯部的故事》一播出,恐怕就不是這種情況了,這就是林子軒不找張凱莉的原因。

一個是不太熟,另一個是怕出事。

車子出了胡同,朝著慕姍姍家駛去,時間還不到九點鍾,這時候不存在堵車的情況,車速不快,大家都比較放鬆。

“還別,林這一捯飭真有明星的架勢,以後別寫劇本了,演電影吧。”葛尤玩笑道。

“尤哥別笑話我,像我這樣的是偶像派都不夠格,更別提實力派了。”林子軒搖頭道。

“這年頭偶像派才吃香,那些姑娘追星就喜歡偶像派,還瘋狂的不行,像咱們這種實力派是享受不了那種待遇了。”葛尤歎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