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相親進行時(1 / 2)

回家並沒有林子軒想象的那麼可怕,父母也沒有像對待犯罪分子一樣的審問他,畢竟看起來是自己的兒子。

他的父親叫林伯清,母親叫鄭秀蓮,都是那種平凡樸實的人。

他們一家就是這個時代普通的一家人。

林子軒還有個妹妹叫林曉玲,正在上高中,學習很緊張,高中隻有周日才放假一。

在晚上吃飯的時候,林伯清詢問了幾句學校畢業的事情,告訴兒子以後踏入社會要好好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

母親卻操心起給兒子找對象的問題來,提了幾位同事家的女兒,分別點評了一番。

要麼年紀太大,要麼性格不好,要麼相貌不端莊,要麼文化程度不高,似乎都不太滿意。

在母親眼裏,兒子是最好的,總要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兒媳婦。

為此,林伯清和妻子爭吵了幾句,自己的兒子不見得多麼優秀,還要挑三揀四。

聽著這種家長裏短的吵鬧,林子軒忐忑的心平靜下來,這就是家庭生活。

在這個時代找對象是很重要的事情。

一般來,畢業了就該結婚了,這牽扯到分配住房的問題,單身青年住單位宿舍,隻有即將結婚或者已經結婚的男女才能有分配住房的機會。

而且,對那種兩人都在一個單位上班的夫妻優先考慮。

如果兩人不在一個單位工作,效益好的單位負責解決夫妻二人的住房問題。

所以,結婚和房子,和社會福利等等因素掛鉤。

這就是為什麼隻要參加工作就要談婚論嫁的原因了,每個家庭大都如此。

一個是參加工作就有工資了,可以養活自己,還有就是關係到分配住房等人生大事,早點結婚,早點排隊,早點拿到房子。

這也是社會風氣使然,大家都這麼做,你要是等到0歲再結婚那就是另類了。

林子軒對這個時代有所了解,想必慕姍姍也是被逼無奈,倒是有點同情她了。

第二是周六,父母去上班了,隻剩下林子軒一人在家。

90年代還沒有推廣雙休日製度,除了大學生有周末,其他上班的人都是休息一,有些單位甚至沒有休息。

雖然如此,卻也沒有人抱怨什麼,大家都是為國家做貢獻。

林子軒昨晚想了很多,翻來覆去的沒有睡好。

早上起來的晚,看到鍋裏燜著的飯菜,應該是母親留下的,就拿出來吃了。

吃完飯,洗刷好鍋碗,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這大熱的他也不想出去,隻是電視裏實在沒什麼好看的內容,倒是有點懷舊的意味。

正在他昏昏欲睡的時候,門外響起了敲門聲。

林子軒打開門一看,竟然是慕姍姍,這還沒完沒了了,或許是來的急,慕姍姍額頭上有一層細密的汗珠,正拿著手絹扇著。

“你家還真不好找。”慕姍姍抱怨道。

著就走了進來,打量了一番,然後站在吊扇下麵吹風。

咱們很熟麼?

林子軒很想這麼問,他沒想到平時斯文文靜的慕姍姍還有一股京城姑娘的彪悍勁,這難道就是所謂的隱藏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