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涵的長相很一般。如果把她放在人群中,一眨眼就會被淹沒。
應該說她的五官還是過得去的,至少整整齊齊的。但配上她那隨意梳理,一成不變的清湯掛麵長直發,以及那洗得發白,樣式陳舊的衣服,怎麼看,都無法讓人將美和她聯係在一起。張小涵從來不把穿著打扮當一回事,她認為,有什麼衣服,就穿什麼衣服,何必花心思去搭配。
張小涵長了20幾年,都不怎麼化妝。唯一的一次化妝,還是在大學畢業時,宿舍裏麵的幾個死黨約好要一起化妝去參加告別聚會,她才在死黨們的指手劃腳之下,勉強化了一個過得去的妝。
對於穿著打扮,張小涵是漠不關心。可是,對於她家的老房子,她可是絕不含糊的。她不愛高樓,不愛大廈,偏偏鍾情於她家的那幢破舊老房子。那幢老房子是一座傳統的閩南老厝,紅瓦白牆燕尾脊。也許你會奇怪,為什麼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孩子會喜歡住在陳年老舊的老厝裏。
張小涵從小就喜歡傳統的東西,她自己也說不上是為什麼。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她無意中走進了鄉下外婆家不遠處的一座荒廢已久的老房子。那裏,土夯的地板和幾近剝落的牆壁散發著潮潮的泥土青苔味,讓她感覺格外清新。望著黑色瓦片外那寧靜的四方天空,她仿佛自己置身於古時人家的花園庭院。那種感覺,是莫名的,親切的。從那以後,她就對傳統建築產生了感情,後來這種感情愈演愈烈,最後進化成她對一切古老的東西都產生了興趣。
張小涵現在住的那幢老厝是她們的老家。當年市政規劃的時候,他們這個片區是屬於拆遷地帶。張小涵得知這個消息很是難過不舍。她寫信給市裏的古建築專家,大學教授,告知此事。市裏的古建專家們知道後,聯係了本市知名媒體,媒體花大篇幅報道了此事。再加上老宅裏的有些老住戶也舍不得搬,最終,他們家所在的整片老宅都得與保存。
現在,她家的這幢老厝已被修葺一新。家裏人本來要把舊的東西直接拆掉換新的,但是被張小涵攔了下來。她說那樣不對,不能拆掉舊的,隻要在原來的材料基礎上重新刷漆加固就好。這叫原汁原味,修舊如舊。拗不過她的執傲,家裏人隻能按照她的意思做。於是,泥瓦工隻是添補了瓦片,補齊厝內地板,重畫花紋。事項看起來不多,但這些可是花費了不少人民幣,因為手工藝以及原材料的缺失,各方麵的人力物料都在上漲。整修好後,張小涵在客廳裏擺上各式原木家具,現代家電,還在天井裏增加了一些石雕,整個房子看起來現代而又古樸。
張小涵的家人都搬去了新房子。她不跟著過去,她說她還是喜歡老宅,她就要賴在老房子裏。父母拗不過她,隻好隨她去了。
張小涵的公司就在她家不遠處的一座大廈。那座大廈離她家不過幾百米遠,不過由於必須穿街繞巷,原本隻需8分鍾的路,步行起來需要15分鍾。
張小涵畢業那陣子,家裏人很是重視。為此,家裏人還鄭重開過“家庭會議”。爸爸說讓她自己的廠裏上班;媽媽說還是避開公司人的口舌,去爸爸朋友的公司上班比較好;而奶奶則說,要進事業單位,才有保障。特立獨行的張小涵,一個都沒選。她選擇了自己外出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