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萬美元的首映成績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想獨自擔綱一部商業大製作,英國基佬仍還為時尚早。
《指環王》的所向披靡在於原著的家喻戶曉和影片的精良本質;《加勒比海盜》的行銷成功,強尼-戴普功不可沒;而《特洛伊》的圈錢運動,幹脆是托布拉德-皮特在健身房批量生產的肌肉的福;因此,盡管布魯姆少爺無處不在,作用卻並不大——去年春天,小布的同門師兄維果-莫騰森(《指環王》中的阿拉貢)主演的《大漠騎兵》票房失利,堪稱前車之鑒。
之所以說《天》是安樂死,因為它的表現並不痛苦、樣子並不難堪,B的媒體綜評相當寬心。長線放映下,也許還能有5000萬的票房收入。
但本周的焦點,顯然不在《天國王朝》上。
《宿醉》的大成功,就像是一場颶風,從南到北席卷整個北美。
雅虎一周票房點評榜評論稱:“就像製造了一場電視劇跟風潮,《宿醉》開創了一個R級喜劇新的局麵。現在片商們都重新看到了這一個題材在校園外的驚人魅力,相信在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R級喜劇出現,而現在《宿醉》的麵前隻有一條路,那就是成為史上最賣座的R級喜劇電影!”
家族影業裏現在上下都歡呼慶功,準備度過一個快快樂樂的六一兒童節;其它的電影公司則隻能再次或羨慕或妒忌地感慨,為什麼他們就沒有搭上胡一飛呢?
《宿醉》的成本隻是2000萬,隻三天時間就盈利了。
而按照華納和各家公司的專業預測,賣座喜劇片有一個特性就是下降百分比很慢,再考慮到這個暑假裏上映的喜劇片很少。這個市場基本已經全部淪陷於《宿醉》的粗口之中了。
隻要下一周的下降比例不超過30%,那麼最終北美地區會極有可能收到2.5~3億票房,甚至是更多。
海外地區呢?
憑借在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等幾個票倉重鎮的貢獻,以及家族影業主導的在亞洲的宣傳發行。全球首周票房大收6230萬美元。
這個成績,連胡一飛看了都要大吃一驚。印象中,連原版的《宿醉》好像也沒有這等效果吧。
不過細細看過數據報表後就釋然了,英語重鎮隻能算表現過得去,但亞洲地區的成績就超出原本太多了。
香港首周末票房貢獻1680萬港幣,台灣也貢獻了5600萬新台幣,幾乎可以榮登華語片年度前十了。韓國首周貢獻850萬美元,觀影人數破百萬次,大賣特賣。
日本也貢獻上千萬美元票房,全球第二大票倉地果然名不虛傳。
也多虧了亞洲人的麵孔,才能有此成就。若是原版,怕是沒有這個殊榮。
連海外票房首周都收下了6230萬,同樣是一枚毫不示弱的票房炸彈,在評估師的預測裏它也能夠收超過2億海外票房。那些曾經不看好它票房的影評人們,現在都不敢再提這一件事。
如此,上映一周時間,《宿醉》全球票房豁然飆升到1.26億美元,成為年度至今最大的黑馬毫無疑問了。
兩千萬製作成本,才三天就開始盈利,胡一飛即使離開了金融圈,也能證明自己是一個合格的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