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十月革命(1 / 2)

保路運動,亦稱“鐵路風潮”。宣統三年(1911年)五月,清政府假鐵路國有之名,將已歸民間所有的川漢、粵漢鐵路築路權收歸“國有”,馬上又出賣給英、法、德、美4國銀行團,激起湘、鄂、粵、川等省人民的強烈反對,掀起了保路運動。

保路運動在四川省最為激烈,各地紛紛組織保路同誌會,推舉立憲黨人蒲殿俊、羅綸為正副會長,以“破約保路”為宗旨,參加者數以10萬計。清政府下令鎮壓。

我利用微薄的近代曆史知識,評析著這兩個月以來的戰況。

我看見溥儀每每批閱奏章累到要吐血,我心中莫名地為他擔心。

1911年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逮捕羅綸、蒲殿俊等保路同誌會代表,槍殺數百請願群眾。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處保路同誌會。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憤怒,將各處電線搗毀,沿途設卡,斷絕官府來往文書。1911年榮縣獨立,榮縣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成為武昌起義的先聲。

1911年9月1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建立了統一的起義領導機關,聯合反清。並決定請黃興、宋教仁或譚人鳳來鄂作起義指揮,主持大計。

1911年9月24日,兩個革命團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10月6日發動起義。各標營黨人代表均參加,通過“人事草案“和“起義計劃“,軍事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總理為劉公。

南湖炮隊黨人暴動未果。炮隊事件後,清湖北當局下令收繳新軍部隊子彈,同時增強市麵軍警力量,盤查甚嚴。當局召集官長會議,決定軍隊提前過中秋節,八月十五日不放假。

1911年9月28日,湖南黨人焦達峰函告武昌起義指揮部,10月6日起義湖南準備未足,請展期10天。再加上同盟會的重要領導人黃興、宋教仁等未能趕到武漢。起義指揮部決定10月16日湘鄂兩省同時發難。

情況十分危急,而溥儀又得了重病,我在危難中計數日子,大清什麼時候覆滅。

“宣巴嶽特雅曦,覲見。”她從地上站起,遂公公進去了。

巴嶽特雅曦看見溥儀嘔心瀝血地寫著東西。我竟然有些心疼,她每每咳嗽,卻堅持看奏折,他不算一個明君,卻也不壞。

“巴嶽特雅曦求見。”說著我便跪了下來,“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她想以後就喊出成萬歲爺了,也便多喊幾聲。

“你來了?”他滿眼血絲地看著我,早朝才剛過,好像昨天他似乎沒有睡好。

“大清恐怕不行了!”從他親口坦然說出他的所想,我還是有些驚訝。

“那你決定要怎麼辦?”她抬起頭看著皇上。期待著他說出自己的打算,是否會與李氏不謀而合?這時,她是不是太過冷漠了。隻洞若觀火。

“你會背叛我嗎?”他咳了好幾聲。

她顧不上他說平升就趕緊站起來,跑到他身後,撫平他的背。

他還很年輕,就一病不起了。

他生氣地問:“你會背叛我嗎?”

“我……”我說不出,“不會。”

他好好地看著她,“你恨我對付林君霆?”

“皇上,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就不要再提了。”

“朕累了,你先下去吧。”我退下去,溥儀又開始咳嗽了。

1911年10月9日,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俄國巡捕聞聲而至,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旗幟等,秘密泄露。並拘捕劉同等6人,隨即引渡湖北當局。而且傳來林君霆沒有死的消息。

湖廣總督瑞澄下令關閉四城,四處搜捕革命黨人。情急之下,革命黨決定立即於10月9日晚12時發動起義。但武昌城內戒備森嚴,各標營革命黨人無法取得聯絡,當晚的計劃落空。而這一天,突然驚現林君霆的消息。

林君霆沒有死。

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自行聯絡,約定以槍聲為號於1911年10月10日晚發動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台軍械所,吳兆麟被推舉為臨時總指揮。繳獲步槍數萬支,炮數十門,子彈數十萬發,為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此時,駐守武昌城外的輜重隊、炮兵營、工程隊的革命黨人亦以舉火為號,發動了起義,並向楚望台齊集。武昌城內的29標的蔡濟民和30標的吳醒漢亦率領部分起義士兵衝出營門,趕往楚望台;爾後,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台。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武昌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