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浮生(1 / 2)

改革開放不久後,中國的東南部城市快速的發展起來,而中國的北方城市隻有靠自身的能源取得發展,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就出生於這樣的一個落後的北方小城市,這個小城市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有人說河南人是中國的吉普賽人,因為無論在哪個城市都能看到河南人的身影,而我出生的這個城市一半以上的人來自河南,所以河南話成了這個城市的當地話。

母親從河北的一個農村來到這個小城投靠自己的舅舅,在老家,許多人都說北方有一個城市有豐富的煤炭資源,而嫁給煤炭工人可以天天吃上白麵饃饃,經人介紹,母親認識了在煤礦上班的父親,在和父親見了兩次後,結婚當天母親就一個人從自己的舅舅家走到了父親家裏,父親家裏兄弟姐妹八人,半年前,父親的母親去世,而家裏兄弟姐妹們都小,母親嫁了過去就擔當起大嫂和母親的責任。

我出生的那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三九第三天,母親早上起來給一家人擀了麵條,晚上感覺肚子很痛,一個人忍著痛走到了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羊水在早上的時候已經破了流淨了,這個孩子已經聽不到心跳了。母親流著淚這才給父親單位打了電話喊父親回來,因為礦工的妻子都知道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打電話的,因為會影響井下工作的親人,礦工是最危險的職業之一。父親趕到醫院時,我已經出生了,醫生說,這是一個奇跡,出生前就已經聽不到我的心跳了,但是當我隻露出一個頭的時候是睜著眼睛笑著出生的。

北方的人傳宗接代的傳統意識是非常濃重的,當地人認為每一家必須要有一個男丁才不至於被其他人欺負。母親生了我後時常一個人躲到廁所偷偷裏哭,因為一個生女孩會讓人瞧不起。生完我六個月後母親懷孕了,這次她感覺是男孩,當時中國的人口已經達到了十一億,國家出台了計劃生育政策,母親偷偷跑回了河北老家生下了弟弟。弟弟的出生令全家揚眉吐氣,皆大歡喜,而歡喜就成了弟弟的名字。從小父母就告訴我,你是姐姐,你永遠都要愛弟弟保護弟弟,所以自然而然我就成了那個挨打的角色,弟弟摔倒,我會挨打,弟弟尿褲子,我會挨打,弟弟被別的小朋友欺負,我會挨打,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就是保護弟弟。

在我四歲的那年九月一號,父親帶我和弟弟去家附近的學校操場玩,遇到了他的一個同學在那個小學當一年級的老師,同學說讓你女兒來我班上學吧,父親說她年齡不夠,同學說沒事,就當我幫你看孩子。於是我還沒有到五歲就上了一年級。我上學第一次考試就考了雙百,父母高興極了,因為家裏沒有人考上過大學,他們就對我抱了極大的希望,自然我的挨打次數也增多了,我依然考雙百,父親對我的嚴格也是超乎想象的,因為字寫的大會挨打,小也會挨打,歪也會挨打,塗抹也會挨打,弟弟上學後我的挨打更是增多了,弟弟考不好,我也會挨打。

90年代中期,父親下崗了,當時還不叫下崗,有的地方叫“停薪留職”,有的地方叫“廠內待業”,有的叫“放長假”“兩不找”等等。90年代中後期,下崗職工問題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現象開始突顯,下崗職工問題集中在這個時期出現,是中國經濟發展多年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綜合反映,我國人口多,勞動力總量大、增長快,遠遠超過社會生產的需求,就業崗位相對不足,結果造成不少需要分流的企業富餘人員暫時找不到就業機會而成為下崗職工。那個時候我上初一,爸爸下崗無非是給這個家庭沉重的一擊,母親整天的歎氣,父親的易怒令我和弟弟在家裏不敢大聲的喘氣,半年後父親和母親在批發市場批發了東西做起了小商販。

我年少時期最要好的朋友有兩個,一個是鄰居劉麗,我們是同年的,他父母是地道的陝北農民,八十年代在延安的農村結了婚,生下劉麗,後來舉家遷到了銅關,她的父親有著農村人特有的淳樸和陝北人特有的大老粗的性格,幾年中她的父母又相繼生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陝北人愛唱歌,天天都能聽到劉麗一家六口的民歌對唱。因為工作環境的原因,礦工大都脾氣不好,經常也聽到她的家裏傳來她父親震耳欲聾的吼罵聲以及小孩們的哭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