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質帝劉纘評價梁翼為“跋扈將軍”,這其實隻是九歲小皇帝的童言稚語。但是大將軍梁翼不高興了,他認為這樣的小孩太過伶俐,將來必定不好管教。於是出於穩定朝政的考慮,梁翼沒有跟梁納商量,就冒險在小皇帝的食物裏放了點別樣的調料,並且梁翼親眼看著小皇帝吃下食物,看著小皇帝因食物中毒而上吐下瀉導致出現了脫水症狀,等著小皇帝最終休克。質帝的貼身太監本是要去為皇上找大夫的,但是被梁翼告知“皇上隻是貪吃吃壞了肚子,歇一會就沒事了。”
皇上死後,大將軍走了,小太監才恢複了自由行動的能力。隻是此時,他能為主子做的事就隻剩下“報喪”。
小太監照顧小皇帝一年多了,在他心裏小皇帝就像自己的弟弟一樣,他心裏疼他,所以他心裏也就特別地恨梁翼的狠毒。現在小皇帝去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告知太後這一事件的結局。他隻能對太後說這個結局,而一定不能說出整個過程。他恨自己隻是個太監,是個沒有能力沒有用處的人。他怨那個放任兄長為惡的皇太後。但是他隻是個小太監,是伺候皇帝的沒有權利的小太監。在皇宮裏他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他隻能接受別人的命令。
當梁納得知小皇帝駕崩的消息時,她展露出的是滿臉的愁容。她是皇太後,是皇帝名義上的母親,她若不顯得傷心一點,在朝堂上下是說不過去的。何況當時還有劉誌這個外人在場,家裏出了喪事,她肯定得難過。
史評“太後(梁納)夙夜勤勞,推心任賢,拔用賢良,務崇節儉,貪汙罪惡,多被誅廢。”梁納臨朝聽政長達六年,在她執掌朝政期間,鼓勵辦學,安撫百姓,大赦天下,寬刑明德,懲治暴吏,推行節儉,鼓勵大臣諫議,保護忠臣良輔維持朝政平衡。單說梁納本人,她的確是一位較有作為的賢德皇後。
但是梁納委任兄長梁翼掌管朝事,執掌實權,放縱梁翼獨掌朝政,為所欲為,迫害忠良。梁家兄妹在曆史上貢獻的向量和最終把東漢政權拖入了黑暗腐朽的深淵。
梁納是個好皇後,她努力治理朝政輔助皇帝,為天下勞心盡力。小皇帝駕崩,她可憐那個聰敏的孩子。可梁納也是梁家的女兒,她希望梁家長久富貴繁榮,她無法拒絕哥哥梁翼的政治要求。
梁納榮升為太後時年僅三十歲,三十歲她就成了寡婦,就的麵對朝堂上的文武能臣。她這個太後,隻有一高高在上的頭銜,而她的內心孤寂淒涼,渴望享有親人的溫暖。夫君離去,自己又沒有子嗣,梁納把“信任”全壓在了哥哥身上。哥哥是梁納最親的親人了。
隻是梁納知道,在梁翼的眼中隻有權力和利益,哥哥隻是把自己看成他得到權力的工具而已。隨著夫君的離去,自己的幸福也遠去。自己孤身一個女人家,對生活沒有了任何期盼。丈夫在世,她會有歡喜也會有憂愁,丈夫去了,她便隻有愁苦。一個寡婦,生活沒有了依靠,心靈沒有了港灣。
小皇帝沒了,選立皇嗣的問題又擺在了她的麵前。自己執掌朝政以來,三年之中每年一次,這已經是第三次了。而這些難題正是拜自己的哥哥所賜。
梁納傷心,她為小皇帝的夭折傷心,為自己有個隻癡迷於玩弄權力的哥哥傷心,更為自己年輕守寡孤寂無依靠傷心。
正好趕上質帝駕崩,朝中要議立新帝,於是劉誌與梁女瑩的婚禮貌似就這樣被人們遺忘了。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