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民國往事(2 / 2)

該來的亂世,任誰也無法阻止。

辛亥革命之後,清政府被推翻,泱泱五千載的華夏帝國,可謂是真正地破而後立,戰亂四起,各地軍閥混戰不休。九大家族礙於祖訓,沒有直接參與其中,但也暗中扶持了幾隻軍閥,擁有了逐鹿天下,止鼎中之沸的資格。

許、殷、趙、陸四人應運而生,均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在他們執掌九大家族之後,更是大力促進變革,以期待祖國的新生。

與此同時,這四人雖然一心投入這場偉大的變革之中,但本家的根基卻是未曾忘卻。四人皆是青年俊彥,心氣甚高,專挑王公大墓下手,短短數年時間,便盜掘出了無數奇珍異寶。

1930年6月7日,中華民國頒布了曆史上第一個文物法規——《古物保存法》,為了摸清當前文物現狀,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籌備了一個宏大計劃,要搞一個全國範圍的古跡大排查,而殷玄正四人,此時都成了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的重要成員。並帶領著手底下的人,以政府工作人員的正式身份,開始了在全中國的行動。四人以文物保護的名義,不知搜羅了多少奇珍異寶。

而真正的矛盾,正是由此而生,在處理這些奇珍異寶之時,四個人的意見,卻出現了分歧。

其實大約從宋朝時期開始,九大家族早已家境殷實、富甲一方。盜掘古墓就不再是為了謀取暴利,更多的是不願意讓無數奇珍異寶——讓這些人類文明的結晶,隨著一具具腐朽不堪的屍體,埋沒在暗無天日的地宮之中。

從那時開始,九大家族盜掘出的古董,大多都已經不再出售,而是作為文玩精心收藏保護。遇上興趣相投的朋友,互相贈送鑒賞,倒也是常見。到了民國之時,九大家族中所收藏的古董,已經足以媲美如今任意一家博物館。

我爺爺流傳下來的那本《鑒寶秘錄》,也是由此而來。

但是,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即便以九大家族的龐大財力,此時也不禁有些捉襟見肘。四人中的趙世昌和陸雲峰的目光,就盯上了這些古董。而殷玄正和我爺爺許文則,卻是遵循祖訓,竭力反對。

四人的矛盾,當他們在東北發掘一處巫王的遺跡時,徹底爆發了。

說到這裏,不得不感歎,個人的力量,在這個涉及到國家的大勢之中,實在是渺茫得如此微不足道。正當四人在沈陽僵持不下、幾乎要大打出手的時候,這座城市,卻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1931年9月18日夜,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開始“名正言順”“光明正大”地炮轟沈陽北大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與此同時,日本也正式開始了對中國中國古文物肆無忌憚的掠奪。

清末民初之際,中國門戶大開。西方開始在中國進行掠奪式的古董搜集,連續爆發了數起古董大案,中國軍閥混戰,自顧不暇,根本無法追查。

眾所周知,日本對中國文化一向有著狂熱的愛好,於是就有學界大老提出,支那已經沒有資格繼承中華古老文明,隻有日本有責任挽救這一切。

於是由文部省出麵,黑龍會出資,聯合日本學界精英人士成立了一個叫“支那風土會”的組織,專門負責利用中國的混亂政局,獲取各種名貴文物運回日本。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風土會編了一本文件,叫做《支那骨董秘錄》,裏麵記載了中國許多國寶級文物的樣貌、來曆、持有人、收藏地點等資料。許多日本學者打著研究的旗號前往中國,他們一方麵設法搜羅國寶偷運回國,一方麵調查情報,填補《支那骨董秘錄》裏的資料空白。

九大家族作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古文物收藏者,即便行事極為低調,行蹤極為隱秘,但依然逃不過風土會的視線。

九一八事變之後,風土會的特工和學者,自然也是跟隨著日本皇軍的步伐,瘋狂地湧入了中國,踏上了這片他們渴望已久的土地——殷、許、趙、陸四人此時卻身陷沈陽。

沈陽淪陷之後,日軍對這座東北重鎮嚴防死守,四人之前從未料想竟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此時卻是插翅也難逃。

就在這四個年輕人近乎絕望的時候,支那風土會的人,居然找上了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