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雄思慮再三,覺得當務之急還是要將部隊的架子搭建起來,磨合一段時間後再以蓮花山為中心向四周擴展開。
他將暮生、謝勤、唐繼軍、方雲等召集在一起商議,眾人紛紛各抒己見後,林俊雄最後結合大家的意見將現有部隊正式命名為東北抗日革命軍,林俊雄任司令,暮生任參謀長,沈玉山任後勤部長,革命軍暫時分為四個縱隊一個警衛隊,除了曾令山任隊長的蓮花山警衛縱隊外,方雲、唐繼軍、謝勤和衛新各帶一個縱隊,為了確保各隊伍具備獨立作戰能力,林俊雄又將影子隊更名為“魅狐突擊隊”後,擴編為60人,並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分隊,由鄭明任隊長,王彪和趙星任副隊長,集中訓練三個月後分配到各縱隊去。
林俊雄花了兩天時間結合後世解放軍的“三三製”訓練方法,寫出一份新的訓練計劃。新的訓練計劃主要訓練部隊在戰爭中疏散隊形、低姿前進、分隊配合、高速衝擊和小群突擊能力。
在訓練中要求戰士們三人一組,呈倒三角形分散布置,左側戰士選擇槍法精準的,他使用步槍,在戰鬥中一一精準射殺敵人;右側的戰士選擇體格較強壯的,他使用機槍,在戰鬥中點射敵人,壓製敵人攻擊隊形,為戰友提供火力支援;後麵的戰士則選擇手榴彈投擲精準的,戰鬥中對敵人密集處投擲手榴彈。
這種訓練不僅能夠加強團隊間的完美配合,更主要的是可以在戰鬥中火力分布層次分明又相互協調,每個戰鬥小組保持合理的距離,可以避免遭敵人炮火覆蓋時損失過大。同時每個戰鬥小組呈前三角形或倒三角形衝鋒隊形,可以根據戰場情況疏密有致,或者整體散開。
由於戰士們都經過長期的正規訓練,對林俊雄的新訓練很快就適應下來,在訓練幾天下來,戰士們也紛紛明白林俊雄想要減少傷亡、靈活機動、進一步增強戰鬥力的思想,在訓練中更是熱情高漲。
看著部隊的訓練走入正軌,林俊雄便和暮生帶著幾個戰士在一個向導的引領下全麵考察一番蓮花山。
林俊雄幾人一路走走停停,不斷在地圖上標著準備建立補給營的位置,以及遇到緊急情況下至少能保證撤退的兩到三條蓮花山向外的通道,並對通道出口處的地形進行詳細的踏勘。
一行人來到幾公裏外的官馬溶洞時,導遊激動地介紹說這裏是楊靖宇曾經生活、學習和戰鬥過的地方,仙人洞更是楊靖宇的住處和會議場所。
林俊雄幾人緩慢前行著,向導介紹著官馬溶洞不但是一個神奇的洞,而且還流傳著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據說很多久以前,在官馬山下住著一個樸實憨厚的農民,他有妻子和一雙兒女,還有一個老父親,一家人勤勞耕作,日子非常紅火。農民既愛妻子、兒女,更孝順老人,而且樂善好施,肯幫助別人,受到四鄰的稱讚。一天,老父親病了,四處抓藥不見起色。父親的病使兒女愁眉不展。這種孝敬的心情感動了山洞裏的仙人,仙人就托夢這位農民,告訴他趕快上山取泉水給老父親喝,三天就能病愈。農民上早就進洞取來泉水給老父服用,老父的病果然好了,消息傳開,附近村民紛紛上山取水,方圓百裏的老百姓由於喝了洞中泉水,一個個體格健壯很少患病。從此,人們稱此山洞為“仙人洞”,洞中泉水為“聖水”。由於每天來這裏的人絡繹不絕,進洞必須舉著燈籠、火把照明,久而久之,將洞頂都熏黑了。
林俊雄在仙人洞裏的光滑石桌旁,看見了一些用過的碳頭和一些雜物,他能想象楊靖宇當時說麵臨的困難和艱苦,想想自己如今內部有著父親和吳漢生各方位的援助,有著900多戰士的根基,還有曾鬆毅和純木東茲的暗中幫助,鬥爭條件比當時的楊靖宇要好很多,心中更是激起了要幹出一番超越楊靖宇成績的豪情壯誌。
林俊雄在蓮花山訓練部隊,完善根據地的各項事宜的時候,中華大地卻並不平靜。3月27日,日軍在付出近1.3萬人的代價後,終於占領了南昌,並開始從江西和廣州準備向湖南推進;5月3日,日本轟炸重慶,6日,汪精衛投敵通電。
同時由於日軍戰線過長,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財政經濟陷入困境;日本國內反戰厭戰情緒開始滋長,統治階級內部因“速戰速決”戰略的破產和對外政策的分歧而爭吵不休;更由於中國人民堅持抗戰,使其稱霸世界的戰略受到極大影響,處處呈現被動的局麵。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侵略者被迫調整其侵華方針。
在政治上,放棄過去“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立場,轉而對國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誘降為主,以軍事打擊為輔的策略。在軍事上,停止對正麵戰場的戰略進攻,重點鞏固已有占領區。在經濟上,加緊經濟掠奪,力圖“以戰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