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忠誠和背叛(1)(1 / 2)

在1938年5月徐州陷落後,日本政府計劃大規模入侵漢口及攻占武漢,以消滅國民革命軍之主力,另一方麵,國民政府亦在準備武漢周邊的部隊整訓以及防線規劃,因而在武漢附近集結了超過一百萬的軍隊、大約200架飛機及30艘軍艦防守武漢。並在河南地區設置了前緣防線滯遲徐州當地日軍的進攻,但由於中日實力懸殊使得河南防線迅速崩潰;為了爭取到更多時間以加固武漢之防衛,國民政府在6月9日於鄭州花園口自行炸開黃河堤壩,稱為花園口決堤事件。雖阻延了日軍對武漢的進攻,但是亦導致500,000至900,000名平民死亡,這亦導致後來1939年華北很多城市出現泛濫。

6月11日,日軍在海軍支援下登陸攻占安慶市,武漢會戰拉開了序幕。

林俊雄在薛嶽執行蔣介石命令,將部隊撤至京漢鐵路以西山地的同時,帶領45旅返回第73軍,駐紮在江西德安縣。

1938年,親華的德國國防部長施倫堡因為再婚問題引起風波,被希特勒免職,由希特勒自兼部長,不久希特勒決定召回在華所有顧問。駐華大使陶德曼於5月21日正式通知中國政府,德國政府希望立即解除顧問的合同,並準其全部返國。德國政府將負責顧問回程的旅費和補償未來的薪水損失,蔣介石不願德籍顧問此時離去,一方麵是由於中國當時正處於最艱難的階段,此時讓德籍顧問團離去,對民心士氣是一大打擊;另一方麵,德籍顧問多是蔣介石的親信與負責機密性的工作者,一旦返德,恐怕會泄密於日本。但是德國政府嚴令顧問團回國,個別顧問如果違抗元首命令將視為叛國,本人失去公民權,在德的全部財產充公,家人也要受到牽連,最後蔣介石還是讓所有的顧問離華。

6月28日,薛嶽打電話過來,說法爾肯將軍即將從漢口輾轉廣州離開中國,由於他軍務在身,沒有辦法前往送行,讓林俊雄趕到漢口,送一送這位德國老朋友。

6月30日,林俊雄在漢口一家西餐廳見到了法爾肯,隻見他神情頹廢,雙眼布滿著血絲,見到林俊雄也沒有表現出欣喜。

“林,感謝你來為我送行,在中國我隻有你和薛兩個朋友。”

“法爾肯,薛大哥軍務太忙,實在抽不開身,還請你見諒,什麼時候從漢口出發離開中國啊?”

“等送我們離開的專列安排好了,我們就先到廣州,再從香港回德國,應該還要在這裏呆兩三天吧。”

“法爾肯,我的朋友,幾年不見,是時間衝淡了我們的友誼,還是離別勾起了你的哀傷,感覺你變了。”

“林,最近一段時間我都睡不好,我感覺自己間接成了一個屠夫。花園口決堤事件你應該知道了吧,而黃河決口是我在 1935年提出來的,想著幾十萬中國平民就那樣死去,我的良心深深受著譴責。可是,林,你要相信我,那不是我的本意,我在提出黃河決口的時候,還同時提出要先修建一些疏通輔助措施,避免造成泛濫的局麵,我也提出過要先遷移民眾,當時他們沒有同意,或許就是擔心遷移安置工作太大,造成的影響較大,可是沒有想到他們卻突然那麼做了,我很遺憾,真的很遺憾。”

“法爾肯,我的朋友,我理解你的心情,也知道事情的結果有違你的初心,你有你男人的擔當,我隻希望你不要想著去攬過一切的罪過,上帝會原諒你的。”

“林,我曾經想永遠地做中國人的朋友,可是德國政府用了很多壓迫的手段,我和很多同僚真的不願意在這個中國需要我們的時候離開,我在想是否要背叛自己的國家,放棄德國公民權,永遠留在中國。”

“法爾肯,我知道你心中有很多不舍,對於中國,你心中有愧疚,也在這裏投入了你很多的情感;對於德國你心中或許有隊當前政府的不滿,想要違背他們的意願,但是你不回去你就會背上背叛國家的罪名,而你心中對你的國家卻是忠誠的。”

“林,我的朋友,謝謝你能理解我的苦衷。”

“法爾肯,在中國的幾年,你做了很多事,給中國訓練了一支支優秀的軍隊,為中國布防盡心竭力,粉碎了日本人的陰謀,促成了中德軍事長期合作,中國人民會記住你和你的團隊的付出。”

“林,我希望我們,還有薛,永遠是朋友,你們有機會到德國來,一定要來找我,在離開之前,我以上帝的名義向你們發誓,我和顧問團的同僚,絕不向日本人泄露貴國的任何軍事機密。”